|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龋齿穿髓是指龋病进展至牙髓组织的病理状态,属于重度龋齿并发症。当龋坏穿透牙本质深层到达牙髓腔时,细菌及毒素可直接侵袭牙髓神经血管,引发剧烈疼痛、冷热敏感或自发痛等症状,需立即进行牙髓治疗。
1、病理机制
龋齿穿髓的核心是细菌代谢产酸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崩解。龋坏从釉质层向牙本质深层发展时,牙本质小管成为细菌入侵通道。当病变突破修复性牙本质层后,微生物可直接刺激牙髓组织,诱发急性炎症反应。此时牙髓血管扩张充血,髓腔内压力升高,压迫神经末梢产生典型夜间痛。
2、临床表现
患者常主诉咀嚼时突发锐痛或冷热刺激持续痛,部分出现放射性颌面部疼痛。临床检查可见深大龋洞,探诊易出血且疼痛明显,温度测试呈延迟性剧痛。X线片显示龋坏阴影接近髓角或已与髓腔连通,部分病例伴随根尖周低密度影。
3、诊断依据
除典型症状外,电活力测试可判断牙髓活力状态。对于隐匿性穿髓病例,可采用龋齿染色剂辅助判断。锥形束CT能三维评估穿髓范围,鉴别是否合并根尖病变。需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
确诊后需立即进行牙髓治疗,年轻恒牙可尝试活髓保存术。常规治疗包括根管预备消毒、氢氧化钙暂封,后期完成根管充填。对于牙体缺损严重者,建议桩核冠修复。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甲硝唑芬布芬胶囊缓解症状。
5、预后管理
成功治疗后应每半年复查根尖周情况,避免咬硬物防止牙体折裂。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控制蔗糖摄入频率。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3个月进行专业涂氟,必要时采用窝沟封闭预防继发龋。
预防龋齿穿髓需建立定期口腔检查机制,发现早期龋损及时充填。日常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面,餐后使用牙线清理邻面菌斑。控制碳酸饮料及高糖食品摄入频次,妊娠期及青少年等易感人群可增加口腔体检频率。出现牙齿敏感症状时应尽早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牙髓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