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心脏搭桥后要注意什么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脏搭桥后要注意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脏搭桥手术后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定期复查、药物管理和风险预防,这是保障康复和长期心脏健康的关键。手术后早期要重视术后护理,远期则需通过健康行为的坚持降低复发风险。
1、术后护理
手术后患者通常需住院观察一段时间,期间需严格遵守医嘱。注意胸口伤口的清洁和愈合,避免感染风险;若伤口出现红肿、流脓、剧烈疼痛等异常需立即就医。还需警惕血栓的形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下床活动,避免久坐或卧床。如果术后存在呼吸困难、持续疲劳或胸痛等问题,也应立刻告知
2、药物管理
手术后需长期服用药物预防血栓及心血管疾病的复发,比如抗凝血剂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以及控制血压和血糖的相关药物。任何药物的剂量调整或停药行为都需要经过主治医生的确认,不能自行更改。
3、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宜清淡,少盐少油,以减少心血管负担。推荐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谷物、蔬菜、水果以及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同时,应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强的饮品如浓茶、咖啡。规律运动也是恢复健康的重要部分,可以进行低强度锻炼,如散步、瑜伽、游泳,但需在心脏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心理健康管理
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家人沟通或兴趣爱好调节情绪。如有严重心理困扰,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5、定期复查和风险评估
手术后需按时去医院进行心脏功能评估以及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冠脉CTA、血脂检测,确保冠状动脉畅通无阻。复查能帮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复发。
心脏搭桥术后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保持耐心和自律,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定期医疗干预,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如有任何异常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联系,确保心脏健康不脱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易感人群主要包括免疫力低下者、长期接触结核病患者、营养不良者、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感染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抗结核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长期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如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因频繁暴露于结核菌环境中,也易被感染。营养不良者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结核菌的侵袭。老年人因免疫力自然衰退,且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成为肺结核的高发群体。患有糖尿病、慢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其身体抵抗力较弱,感染结核菌的风险也较高。 1、免疫力低下:HIV感染者、接受器官移植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清除结核菌,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建议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2、密切接触者:家庭成员、医护人员等长期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因频繁暴露于结核菌环境中,感染风险较高。建议佩戴口罩、保持通风,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者,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的人群,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结核菌。建议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增强免疫力。 4、老年人:老年人因免疫力自然衰退,且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成为肺结核的高发群体。建议定期体检,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接种卡介苗。 5、慢性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慢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其身体抵抗力较弱,感染结核菌的风险较高。建议控制原发病,定期进行结核菌筛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预防肺结核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结核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保持室内通风,佩戴口罩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易感人群,早期发现并治疗结核病,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接种卡介苗也是预防肺结核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应按时接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