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蓝光照射、药物治疗、喂养调整、血液置换等方式干预。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性因素、溶血性疾病、肝胆系统病变等原因引起。
1. 蓝光照射未结合胆红素在特定波长光线下可转化为水溶性物质排出。治疗期间需保护婴儿眼睛及会阴,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监测体温和补液量。
2. 药物治疗苯巴比妥可诱导肝酶活性,茵栀黄口服液促进胆红素代谢,白蛋白注射液能结合游离胆红素。家长须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3. 喂养调整增加母乳喂养频次至每日10-12次,必要时补充配方奶。家长需记录大小便次数,观察排便颜色变化,促进胆红素经肠道排泄。
4. 血液置换重度溶血性黄疸需进行换血治疗,清除致敏红细胞和抗体。家长需配合术前检查准备,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或感染征象。
建议每日监测黄疸消退情况,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按需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发现嗜睡或拒奶等异常及时返院复查。
新生儿肠胃痉挛的症状主要包括阵发性哭闹、腹部胀气、双腿蜷缩、呕吐等表现,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早期不适、持续发作和严重并发症三个阶段。
1、早期不适突发性哭闹伴面部潮红,多在喂奶后发作,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腹部触诊柔软无包块。
2、持续发作哭闹时间延长至半小时以上,伴随腹部膨隆、肛门排气增多,部分婴儿会出现拒奶现象。
3、严重表现出现呕吐胆汁样物、血便或发热时,可能提示肠套叠等急腹症,需立即就医排查。
建议家长采用飞机抱姿势缓解痉挛,记录发作时间与饮食关联,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摄入易产气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