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1型糖尿病好发人群主要有儿童青少年、有家族遗传史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病毒感染后免疫异常者。
1、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多在30岁前发病,约半数患者在10-14岁确诊,与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相关,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2、家族遗传史者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概率显著增高,HLA-DR3/DR4基因型携带者风险更高,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和自身抗体。
3、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白癜风等疾病者易并发1型糖尿病,可能与免疫系统攻击多器官有关,需筛查胰岛细胞抗体。
4、病毒感染后免疫异常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可能触发胰岛细胞自身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突发多饮多尿和体重下降。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时及时就医,确诊后需严格进行饮食管理和血糖监测。
糖尿病不忌口可能诱发血糖波动、急性并发症、慢性器官损伤及感染风险增加,主要危害包括酮症酸中毒、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和伤口愈合障碍。
1. 血糖波动高糖高脂饮食直接导致餐后血糖骤升骤降,增加胰岛素抵抗。需严格监测血糖并调整饮食结构,可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物。
2. 急性并发症暴饮暴食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表现为呕吐、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抢救,治疗包括补液、胰岛素静脉滴注及电解质纠正。
3. 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脑梗等。控制血压血脂是关键,常用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依那普利等药物延缓病变进展。
4. 感染风险高血糖环境易滋生细菌真菌,常见足部溃疡、泌尿系感染。需加强创面护理,必要时使用头孢呋辛、氟康唑等抗感染药物。
糖尿病患者应执行低GI饮食方案,每日保持适量有氧运动,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