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结直肠癌如何进行早期筛查?

| 1人回答 | 95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结直肠癌如何进行早期筛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林丽丽
林丽丽 桂林南溪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
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粪便潜血试验FOBT以及粪便DNA检测等方法来实现,这些手段能有效发现早期病灶,帮助及时诊治,提高患者生存率。定期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
1、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者、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者、长期存在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的患者,以及有肥胖、久坐生活习惯、吸烟或酗酒史的人群。对于这些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定期进行筛查,频率通常为每1-2年一次。常见筛查方法为结肠镜检查,这是发现息肉或早期病灶的“金标准”,可以在检查过程中直接清除小的病变组织。
2、常规筛查方法及流程
粪便潜血试验FOBT: 该方法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肉眼不可见的血迹,是一种方便无创的初筛手段。通常每年检测一次,如结果阳性,则需进一步接受结肠镜检查。
粪便DNA检测: 此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粪便中的癌细胞脱落DNA片段,识别癌症或癌前病变,其敏感性高于传统的潜血试验,适合人群广泛。
结肠镜检查: 作为最准确的筛查方法,不仅能发现病灶,还能即时切除癌前病变如腺瘤。一般建议普通风险人群从50岁开始,每10年检查一次;高危人群需根据医生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3、早期筛查的实际生活相关性
筛查不仅适合高危人群,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健康意识。通过合理饮食预防结直肠癌,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食品,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坚持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同样是有效预防策略。如果出现大便带血、腹痛、便秘或腹泻持续等症状,需尽早咨询
长期忽视筛查会使部分症状潜伏甚至恶化至晚期,降低治疗成功率。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进行相应的筛查,并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癌会出现哪些症状

胃癌可能由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饮酒、慢性胃炎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呕血或黑便等症状。 1、上腹疼痛:胃癌患者常出现上腹部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进食后更为明显。早期疼痛可能与胃炎或溃疡相似,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范围扩大,程度加深。 2、消化不良:胃癌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反酸等。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普通的胃部不适,但如果持续存在并伴随其他症状,需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3、食欲减退:胃癌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甚至对平时喜爱的食物也失去兴趣。这种症状可能与肿瘤对胃功能的破坏有关,也可能与肿瘤导致的全身性反应有关。 4、体重下降:胃癌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尤其是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减轻。这种体重下降可能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以及肿瘤消耗有关。 5、呕血或黑便: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这是由于肿瘤侵犯胃壁血管导致出血。呕血通常为咖啡色或鲜红色,黑便则是由于血液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排出。 胃癌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选择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定期复查胃镜和肿瘤标志物,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