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宝宝鹅口疮应该看儿科或口腔科。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内白色斑块、进食哭闹等症状,可能与免疫力低下、奶具消毒不彻底、母亲阴道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1、儿科
儿科医生可对婴幼儿鹅口疮进行综合评估,尤其适合伴随发热、拒食等全身症状的患儿。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确认白色伪膜特征,必要时取分泌物镜检明确真菌感染。治疗通常采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或配合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家长需注意奶瓶、玩具的煮沸消毒,哺乳前清洁乳头。
2、口腔科
口腔科擅长处理顽固性或反复发作的鹅口疮,能精准鉴别疱疹性口炎、地图舌等相似疾病。对于大面积黏膜损伤的患儿,口腔科可能采用氟康唑口服溶液等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同时指导家长使用医用棉签轻柔擦拭患处。建议避免强行刮除白膜,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日常护理需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哺乳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选用柔软材质的安抚奶嘴,定期更换消毒。母乳喂养者需排查自身是否有乳头皲裂或阴道炎,必要时同时治疗。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拒奶、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复诊。
切除扁桃体可能对免疫功能、感染风险和局部症状产生影响,但多数情况下影响有限。扁桃体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反复感染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患者,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和饮食调整。
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的一部分,在儿童期对病原体防御有一定作用,但成年后其功能逐渐被其他淋巴组织替代。术后短期内咽喉部免疫应答可能减弱,但整体免疫功能通常不受显著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咽干、异物感或味觉改变,多数在1-2个月内缓解。手术可有效消除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减少链球菌感染相关并发症如风湿热的风险。对于因扁桃体肥大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术后通气功能改善明显。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术后创面出血、感染或瘢痕挛缩。长期随访显示,切除扁桃体不会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代偿性腺样体增生。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和过热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促进愈合。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有助于预防感染。恢复期间出现发热或出血应及时就医复查。
术后1周内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逐步过渡到软食。避免辛辣、坚硬或酸性食物刺激创面。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有助于黏膜修复。日常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可帮助提升整体免疫力。定期随访评估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免疫球蛋白水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