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幼儿急疹一般无须服用清热解毒药,该病具有自限性且多为病毒感染引起。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导致,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3-5天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皮疹出现后体温多自行消退。
幼儿急疹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清热解毒类药物对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患儿发热期间应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皮疹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刺激,通常2-3天可自行消退。病程中需注意补充水分,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拒食脱水或皮疹异常化脓等情况,需警惕并发症可能。此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或川崎病等疾病,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药物。家长切勿自行给患儿服用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避免增加肝肾负担或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日常护理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体温上升期可适当减少衣物散热,避免捂热导致高热惊厥。患儿餐具玩具应定期消毒,痊愈后仍可能通过唾液排毒数周,需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防护。该病痊愈后通常获得持久免疫力,但极少数可能出现二次感染,家长需持续观察患儿状态。
切除扁桃体可能对免疫功能、感染风险和局部症状产生影响,但多数情况下影响有限。扁桃体切除术主要适用于反复感染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患者,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和饮食调整。
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的一部分,在儿童期对病原体防御有一定作用,但成年后其功能逐渐被其他淋巴组织替代。术后短期内咽喉部免疫应答可能减弱,但整体免疫功能通常不受显著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咽干、异物感或味觉改变,多数在1-2个月内缓解。手术可有效消除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减少链球菌感染相关并发症如风湿热的风险。对于因扁桃体肥大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术后通气功能改善明显。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术后创面出血、感染或瘢痕挛缩。长期随访显示,切除扁桃体不会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代偿性腺样体增生。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和过热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促进愈合。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有助于预防感染。恢复期间出现发热或出血应及时就医复查。
术后1周内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逐步过渡到软食。避免辛辣、坚硬或酸性食物刺激创面。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有助于黏膜修复。日常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可帮助提升整体免疫力。定期随访评估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免疫球蛋白水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