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怎么治疗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窒息怎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海泉
王海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新生儿窒息需立即抢救,常用方法包括清理呼吸道、气囊加压通气以及更高级的复苏手段如胸外按压和药物治疗。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导致脑损伤或其他严重后果。
1、清理呼吸道
新生儿窒息通常因羊水、胎粪或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第一步需快速用吸引器清除口腔或鼻腔中的液体和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这是在分娩室抢救中最基础且关键的步骤。
2、气囊加压通气
若清理呼吸道后婴儿仍无自主呼吸,应立即给予正压通气PPV。使用人工复苏器,将氧气送入肺部以帮助婴儿恢复呼吸。通常建议吸入气体含氧浓度为21%-100%,具体浓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果通气效果不佳,需排查气道堵塞或肺部问题。
3、高级复苏手段
当上述方法无效时,需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频率通常为每分钟90次,配合通气的比例为3:1。同时,必要时使用药物,如肾上腺素通过静脉或气管给药,刺激心跳和循环恢复。若发现酸中毒,则应考虑补充碳酸氢钠以纠正代谢紊乱。
4、后续监测与治疗
即使窒息症状得到缓解,受影响的新生儿也应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监测血氧水平、心率和其他生命体征。针对可能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可考虑使用头部限制性降温技术,通过降低体温保护脑细胞。
为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孕期定期产检以及正确处理分娩过程中的高危因素非常重要。如果遇到新生儿窒息,应尽快采取抢救措施并由专业医护人员处理,以保护婴儿的生命和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状是什么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症状主要有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体重不增、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腹部包块等。该病是婴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需及时就医干预。

1、喷射性呕吐

出生后2-4周出现频繁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奶汁或乳凝块,不含胆汁。呕吐多发生在喂奶后,随着病情进展,呕吐次数增加且程度加重。呕吐后患儿常有饥饿感,会再次要求进食。长期呕吐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2、胃蠕动波

喂奶后可见从左肋下向右上腹移动的胃蠕动波,形似波浪状隆起。这是由于幽门梗阻导致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壁肌肉代偿性收缩增强所致。蠕动波在空腹时可能不明显,喂奶后10-15分钟最为显著。

3、体重不增

由于频繁呕吐导致营养吸收不足,患儿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出生后初期体重可能正常,但随后出现体重曲线平坦或下滑。严重者可出现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等营养不良表现。

4、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长期呕吐可引起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前囟凹陷。同时可能伴随低氯性碱中毒,出现呼吸浅快、肌张力减低等症状。血液检查可见低钾、低氯等电解质异常。

5、腹部包块

在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橄榄形包块,质地较硬,可随呼吸移动。该包块为肥厚的幽门肌层,是本病特征性体征。检查时需在患儿安静状态下进行,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以提高检出率。

对于疑似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家长应立即停止自行喂食,避免加重呕吐。保持患儿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呕吐次数和性状。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检查确诊,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遵医嘱逐步恢复喂养,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指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