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产程分期可分为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三个阶段。
1、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此阶段初产妇通常需要11-12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主要特征为宫缩频率逐渐增强,从间歇5-6分钟持续30秒,进展至每2-3分钟持续50-60秒。伴随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可能出现腰骶部酸胀、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此阶段需监测胎心变化,避免过早用力,可通过调整呼吸、改变体位缓解不适。
2、第二产程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一般需1-2小时,经产妇数分钟即可完成。产妇会感受到强烈便意,宫缩转为每1-2分钟持续60-90秒。此时需配合助产士指导正确屏气用力,胎头着冠后改为哈气动作以防会阴撕裂。医护人员会实施会阴保护,必要时行会阴侧切术。胎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完成首次Apgar评分。
3、第三产程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完全排出,通常需5-15分钟。子宫收缩使胎盘剥离,表现为宫底升高、阴道少量流血、脐带外延。助产士会轻压宫底协助胎盘娩出,检查胎盘完整性以防残留。此阶段需警惕产后出血,常规给予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宫缩。胎盘娩出后需持续观察2小时,监测血压、宫缩及出血量变化。
整个产程中应保持合理饮食补充能量,第一产程初期可进食易消化食物,后期转为流质;第二产程可含服巧克力或功能性饮料。保持适度活动如分娩球运动有助于加速产程,但需避免疲劳。产后及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早开奶促进子宫复旧。若出现破水超过12小时未临产、胎心异常或产程停滞等情况需立即医疗干预。
月经第一天出现褐色血液可能是子宫内膜脱落速度较慢或经血氧化所致,常见原因主要有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炎、黄体功能不足、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1、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或精神压力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使子宫内膜脱落不规律。表现为月经初期褐色分泌物伴随周期紊乱,可通过调整作息、减少压力改善,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
2、子宫内膜炎
细菌感染引发的子宫内膜炎症会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常伴有下腹坠痛和发热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配合热敷缓解疼痛。
3、黄体功能不足
黄体分泌孕激素不足会使子宫内膜提前部分脱落。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缩短,需通过血清孕酮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软胶囊进行激素补充治疗。
4、宫腔粘连
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后形成的粘连会阻碍经血排出。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伴褐色分泌物,需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轻度粘连可遵医嘱使用雌二醇凝胶,严重者需行宫腔镜分离术。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宫腔外会导致经血淤积。典型症状为进行性痛经和褐色经血,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或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抑制异位内膜生长。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变化,避免经期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若褐色经血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严重腹痛,需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日常可适量饮用姜茶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生冷食物刺激子宫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