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直径0.5厘米的肠息肉多数情况无须立即切除,建议定期随访观察。肠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复查、内镜监测、病理评估、手术干预。
1、定期复查:0.5厘米的息肉癌变概率较低,可通过肠镜每1-2年复查一次,动态观察大小及形态变化。
2、内镜监测:内镜下检查息肉表面结构、颜色及血管分布,若存在分叶、凹陷等可疑特征需进一步处理。
3、病理评估:活检明确息肉性质,腺瘤性息肉需密切监测,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可延长随访间隔。
4、手术干预:若随访中息肉快速增长、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日常注意减少红肉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避免吸烟饮酒,出现便血或腹痛症状需及时就医。
肠胃发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通常按早期表现到终末期发展。
1、腹痛:早期表现为阵发性脐周或上腹部隐痛,可能因胃肠黏膜受刺激引起,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颠茄片、诺氟沙星等药物缓解。
2、腹泻:进展期出现水样便或黏液便,与肠道蠕动过快有关,需补充电解质,必要时使用洛哌丁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
3、恶心呕吐:胃部炎症反应导致胃排空障碍,可少量多次饮水,严重时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等药物。
4、发热:终末期可能出现低热,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需检测血常规,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便、高热时需立即就医,患病期间建议进食米汤、面条等清淡饮食,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