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小儿拉肚伴随发热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拉肚伴随发热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拉肚伴随发热可能由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饮食不当、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抗感染治疗、调整饮食、物理降温、对症用药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干预。

1、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伴发热的常见原因,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多发生于秋冬季。患儿会出现水样便、呕吐、体温升高等症状,可能伴随脱水。治疗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家长需注意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及时补充水分。

2、细菌性肠炎

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黏液脓血便,发热常超过38.5℃,可能伴有腹痛。需通过粪便培养确诊,轻症可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重症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期间避免高糖饮食,可给予米汤等流质食物。家长需对患儿餐具消毒,接触排泄物后彻底洗手。

3、饮食不当

喂养过量、食物过敏或突然转换奶粉可能引发消化功能紊乱,表现为低热伴糊状便。需暂停添加新食物,母乳喂养者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可短期服用婴儿健脾散助消化,用温水袋热敷腹部缓解不适。家长需记录饮食日志,观察排便与进食的关联性。

4、中耳炎

婴幼儿咽鼓管结构特殊,上呼吸道感染易引发中耳炎,表现为腹泻与发热并存,可能伴随抓耳哭闹。需用耳镜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家长哺乳时应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呛奶加重病情。

5、尿路感染

女婴因尿道短更易发生尿路感染,除发热腹泻外可能出现排尿哭闹、尿液浑浊。需通过尿常规和尿培养确诊,治疗可选用头孢地尼分散片,配合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家长需勤换尿布,清洁会阴时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肠道细菌污染尿道。

患儿腹泻期间应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6个月以上婴儿可添加苹果泥、胡萝卜泥等低渣食物。每次排便后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霜,防止尿布皮炎。发热时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酒精。若出现持续48小时未缓解、血便、抽搐、囟门凹陷等危重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经儿科医师评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消化道出血利伐沙班可以继续用吗

消化道出血患者是否继续使用利伐沙班需根据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综合评估,多数情况下需暂停用药并就医调整抗凝方案。利伐沙班作为抗凝药物可能加重出血风险,但突然停药也可能导致血栓事件。

对于轻微消化道出血且出血已控制的患者,经医生评估后可能调整剂量继续使用利伐沙班。这种情况多见于非高危出血部位的表浅黏膜损伤,如胃黏膜糜烂或痔疮出血。医生会权衡血栓与出血风险,可能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时需密切监测血红蛋白变化和大便潜血试验。

中重度消化道出血或活动性出血患者必须立即停用利伐沙班。这种情况常见于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急症,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伴血红蛋白显著下降。此时需住院接受内镜下止血,必要时使用拮抗剂如依达赛珠单抗注射液逆转抗凝作用。后续抗凝方案可能调整为低分子肝素等短效制剂,或暂时改用机械预防措施。

消化道出血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至出血停止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恢复抗凝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建议每3个月进行胃肠镜检查,尤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既往有溃疡病史者更需加强监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