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没有握持反射正常吗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没有握持反射正常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没有握持反射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握持反射是新生儿常见的原始反射之一,通常在出生后出现,随着月龄增长逐渐消失。

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可能未表现出明显的握持反射,这与个体发育节奏、检查时机或婴儿状态有关。例如睡眠、饥饿或哭闹时可能暂时抑制反射表现。早产儿因神经系统未完全成熟,反射出现时间可能延迟。多数情况下,随着月龄增长和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反射会自然显现。日常可观察婴儿其他发育指标,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是否正常,哺乳和睡眠情况是否良好。

若持续缺乏握持反射并伴随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异常哭闹或反应迟钝等症状,需警惕脑损伤、脊髓病变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病理因素。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围产期损伤可能影响反射弧形成。某些先天性综合征如唐氏综合征、脑性瘫痪早期也可表现为原始反射缺失。这类情况往往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体征,需通过专业评估确诊。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婴儿发育里程碑,记录握持反射及其他原始反射出现时间。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时可重点观察反射强度与对称性。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通过头颅影像学、脑电图或基因检测明确病因。日常避免过度刺激婴儿,保持适宜环境温度,按需喂养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抗链O高怎么办?

孩子抗链O高可通过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药物治疗,通常与链球菌感染、风湿热、猩红热等原因有关。抗链O升高提示近期可能存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青霉素V钾片

青霉素V钾片适用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抗链O升高,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该药对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有高度敏感性,常见剂型为片剂。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2、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孩子的替代治疗,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该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剂型适合儿童服用。可能引起腹泻或肝功能异常,家长需注意孩子排便情况。用药期间应避免与含钙、镁的制剂同服,防止药效降低。

3、阿奇霉素颗粒

阿奇霉素颗粒适用于非典型病原体合并感染的情况,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具有组织浓度高的特点,常用剂型为颗粒剂方便儿童冲服。可能出现QT间期延长等心脏不良反应,家长需关注孩子有无心悸症状。建议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提高吸收率。

4、控制风湿热活动

若抗链O高伴随关节肿痛、发热等症状,可能与风湿热有关。除抗生素外可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减轻炎症反应,严重时需使用泼尼松片。家长需定期监测孩子心电图和血沉指标。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

5、预防链球菌复发

反复抗链O升高者需长期预防性用药,常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每月肌注。家长应加强孩子口腔卫生管理,避免接触链球菌感染者。冬季注意保暖防潮,保持室内通风。建议每3个月复查抗链O滴度,持续观察1-2年直至指标稳定。

家长发现孩子抗链O升高时,应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治疗期间保证孩子充足休息,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如西蓝花、猕猴桃等。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温和活动。定期复查抗链O水平,观察有无皮肤环形红斑、关节肿痛等风湿热征兆,出现异常立即复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