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过敏反应科

发烧后起荨麻疹怎么办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发烧后起荨麻疹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发烧后起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物理降温、皮肤护理、病因排查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荨麻疹可能与感染、药物过敏、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等症状。

1、抗组胺药物

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这类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缓解风团和瘙痒,且嗜睡副作用较轻。若伴随高热,需避免与退热药同服时间过近,用药前应排除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情况。

2、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辅助降温。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加重荨麻疹。降温后需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保持皮肤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

3、皮肤护理

发作期间避免抓挠,剪短指甲防止皮肤破损。可冷敷瘙痒部位缓解不适,水温需控制在10-20℃。沐浴时禁用碱性肥皂,选择无香料弱酸性沐浴露。外出时做好防晒,紫外线可能诱发风团加重。

4、病因排查

记录发热前后接触的食物、药物或环境变化,常见诱因包括病毒性感冒、抗生素(如青霉素)、海鲜等。儿童需特别注意疫苗接种史,部分减毒活疫苗可能引起一过性荨麻疹。慢性感染者需完善链球菌抗体等检测。

5、就医评估

若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不退、伴随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需立即急诊处理。反复发作超过6周者应就诊皮肤科,可能需检测血常规、过敏原或自身抗体。婴幼儿出现荨麻疹伴发热时,家长需警惕川崎病等特殊疾病。

发病期间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2-25℃。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煮蔬菜,暂忌辛辣、海鲜等高风险食物。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代谢,但避免过量饮水导致电解质紊乱。恢复期可逐步记录饮食日记,帮助识别潜在过敏原。若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或脱皮,可涂抹无刺激保湿霜保护屏障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样区分鼻炎过敏性鼻炎

鼻炎与过敏性鼻炎可通过症状特点、诱因、检查手段、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区分。鼻炎通常由感染、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则与过敏原接触有关,常伴有眼痒、鼻痒等症状。鼻炎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过敏性鼻炎则需避免过敏原并使用抗过敏药物。鼻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征,过敏性鼻炎则需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确认。日常护理中,鼻炎患者需注意保暖和空气湿度,过敏性鼻炎患者则需减少过敏原接触。鼻炎患者可通过鼻腔冲洗、蒸汽吸入等方式缓解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则需长期使用鼻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控制病情。饮食上,鼻炎患者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过敏性鼻炎患者则需避免食用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运动方面,鼻炎患者可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过敏性鼻炎患者则需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