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小儿支气管肺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氧疗、中医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温湿度,家长需保证患儿充足休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
2、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可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支原体感染可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3、氧疗对于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患儿,家长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治疗。
4、中医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清肺化痰颗粒等中成药,配合推拿、穴位贴敷等外治疗法。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等变化,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
儿童发热但无其他不适可能由轻度感染、疫苗接种反应、环境因素或隐性炎症引起,常见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中耳炎或尿路感染。
1、轻度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建议家长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室内通风,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2、疫苗接种部分疫苗如百白破、麻腮风接种后1-2天可能出现低热反应,家长需记录接种时间,适当增加饮水,必要时使用退热贴辅助物理降温。
3、环境因素穿衣过多或高温环境可能导致婴幼儿体温调节失衡,家长需及时调整衣物厚度,保持室温在24-26℃,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不当降温方式。
4、隐性炎症无症状尿路感染或中耳炎可能以孤立性发热为表现,建议家长观察排尿哭闹或抓耳动作,需完善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
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39℃应及时就医,发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选择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