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小孩经常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进食过快、胃食管反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喂养姿势不当喂奶时婴儿头部位置过低或平躺易导致乳汁反流。建议家长采用45度半卧位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
2、进食过快奶嘴孔过大或饥饿过度时婴儿会吞咽过多空气。家长需选择合适流速奶嘴,少量多次喂养,喂奶间隙停顿拍嗝。
3、胃食管反流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全有关,表现为吐奶伴哭闹。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西甲硅油乳剂或雷尼替丁口服溶液。
4、幽门狭窄因幽门肌层肥厚导致喷射性呕吐,体重增长缓慢。需超声确诊后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前可静脉补液纠正脱水。
家长应记录吐奶频率和量,避免过度喂养,哺乳后保持婴儿上半身抬高体位,若出现拒食或体重不增需及时就医。
小孩发烧起鸡皮疙瘩可能由环境寒冷、剧烈寒战、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护理、退热治疗、抗病毒或抗菌药物等方式缓解。
1. 环境寒冷低温刺激导致皮肤立毛肌收缩形成鸡皮疙瘩,建议家长及时增加衣物或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无须用药。
2. 剧烈寒战体温骤升期肌肉震颤产热伴随皮肤反应,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可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
3. 病毒感染可能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咽痛、流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
4. 细菌感染可能与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有关,常伴随咳嗽、脓痰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发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若持续高热或出现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