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膈疝和疝气一样吗?

|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膈疝和疝气一样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膈疝和疝气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膈疝指腹腔脏器通过膈肌缺损进入胸腔,疝气则是腹内脏器通过腹壁薄弱处突出。两者主要有解剖位置差异、病因不同、症状表现区别、治疗方式差异、预后情况不同五个关键区别。

1、解剖位置:

膈疝的解剖学基础是膈肌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缺损,常见于食管裂孔处,胃部等脏器可经此进入胸腔。疝气的发生部位在腹壁,如腹股沟区、脐部或手术切口处,肠管等脏器从肌肉筋膜薄弱点向外突出形成包块。

2、病因不同:

膈疝多与膈肌发育异常、外伤或长期腹压增高有关,食管裂孔疝与年龄相关的组织松弛密切相关。疝气主要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共同作用导致,慢性咳嗽、便秘、重体力劳动是常见诱因。

3、症状区别:

膈疝常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受限。疝气典型表现为体表可复性包块,站立时突出而平卧消失,可能伴随局部胀痛或坠胀感,发生嵌顿时出现剧烈腹痛。

4、治疗差异:

症状明显的膈疝多需腹腔镜或开胸手术修复膈肌缺损,常需同期处理胃食管反流。疝气治疗根据类型选择开放疝修补术或腹腔镜手术,使用补片加强腹壁是常用术式,无症状的小疝气可暂观察。

5、预后特点:

膈疝术后需长期管理胃食管反流问题,存在一定复发风险。疝气修补术后恢复较快,但腹压持续增高可能导致复发,术后需避免重体力劳动至少3个月,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

日常需注意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如不要屏气用力、控制慢性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上膈疝患者宜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和睡前进食,疝气患者需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两类患者术后均需遵医嘱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囊肿是怎么回事

脾囊肿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创伤、寄生虫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脾囊肿通常表现为腹部不适、饱胀感、消化不良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脾囊肿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脾脏组织异常形成的囊性结构。这类囊肿通常为单发,囊内充满清亮液体。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对于无症状的小囊肿,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2、感染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脾脏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形成感染性囊肿。这类囊肿常伴有发热、腹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呋辛酯片,每日两次,每次0.5g或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片,每日五次,每次0.2g。 3、创伤因素:脾脏受到外力撞击或手术损伤后,可能形成创伤性囊肿。这类囊肿通常位于脾脏被膜下,可能伴有局部压痛。治疗需根据囊肿大小和症状决定,小囊肿可观察,大囊肿或症状明显者需行囊肿切除术。 4、寄生虫因素:某些寄生虫感染,如包虫病,可能引起脾脏寄生虫性囊肿。这类囊肿常为多房性,囊壁较厚,可能伴有肝、肺等多器官受累。治疗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阿苯达唑片,每日两次,每次0.4g,必要时行囊肿切除术。 5、肿瘤因素:脾脏良性或恶性肿瘤可能继发形成囊肿。这类囊肿通常伴有脾脏肿大,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引起相应症状。治疗需根据肿瘤性质决定,良性肿瘤可行囊肿切除术,恶性肿瘤需行脾切除术联合化疗或放疗。 脾囊肿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调理,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受压。定期复查超声或CT,监测囊肿变化。若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预防脾囊肿的发生和发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