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性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性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具有较强致病性的单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皮疹和出血倾向等症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在夏秋季节尤为常见,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感染后无需明显潜伏期即可发病。
1、流行病学:登革热病毒全年均有可能导致疾病,但在夏秋季节更为多见。由于其传染性强,几乎所有人群都可能感染。儿童的发病率尤其高,这可能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有关。
2、临床表现: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9℃,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症状。皮疹是另一个常见症状,可能表现为斑丘疹或类似麻疹的皮疹。患者还可能经历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牙龈或鼻腔出血等出血倾向。
3、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登革热病毒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和心肌炎,这些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感染可能还会影响肾脏,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4、诊断与治疗:诊断通常通过血常规检查实现。如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则可能提示登革热病毒感染。确诊后,及时的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服用如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同时,患者需注意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补充水分以帮助身体恢复。
登革热病毒感染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对于生活在高风险地区的人们,采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和驱蚊剂,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都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静脉曲张手术三个月了腿酸

静脉曲张手术后三个月出现腿酸可能是术后恢复期的正常现象,也可能与静脉功能未完全恢复或术后并发症有关。建议及时复查下肢静脉超声,明确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隐神经损伤或静脉回流障碍等问题。

术后早期腿酸常见于肌肉适应性改变或局部血液循环重建过程中。手术剥离曲张静脉后,下肢血液需重新分配至深静脉系统,这一过程可能伴随短暂性酸胀感。弹力袜加压治疗不足、术后活动量骤增或长期维持固定姿势,均可能加重肌肉代谢产物堆积。部分患者因术中隐神经分支受牵拉,会出现小腿内侧皮肤感觉异常,表现为酸麻或刺痛,通常3-6个月可逐渐缓解。

若腿酸持续加重或伴随肿胀、皮肤变色,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或静脉功能不全复发。血栓形成多与术后抗凝治疗不充分、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可通过D-二聚体检测和血管造影确诊。静脉功能不全复发可能因手术结扎不彻底或新生侧支循环形成,表现为站立时酸胀感明显,平卧后减轻。极少数患者可能因淋巴管损伤导致淋巴回流障碍,出现渐进性下肢沉重感。

术后应坚持穿戴医用二级压力弹力袜6个月以上,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每1小时活动踝关节促进血液回流。睡眠时垫高下肢15-20厘米,日常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若确诊深静脉血栓需遵医嘱使用利伐沙班片、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合并炎症时可短期服用迈之灵片改善静脉张力。术后3个月、6个月需复查超声评估静脉功能,出现皮肤溃疡或静脉性跛行应及时血管外科干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