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孩子发烧手脚发烫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9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孩子发烧手脚发烫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孩子发烧手脚发烫可能与感染性发热、脱水、环境温度过高、代谢异常、川崎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保持环境通风,必要时就医。

1、感染性发热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可表现为手脚发烫伴寒战、精神萎靡。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退热药,并配合物理降温。若持续高热或出现抽搐需紧急就医。

2、脱水

发热时水分蒸发加快,循环血量不足可能导致末梢血管扩张散热。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手脚发烫但躯干温度更高。家长应每15-20分钟喂食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诱发呕吐。观察前囟是否凹陷,婴儿每天尿湿至少6片尿布为正常。

3、环境温度过高

过度包裹或高温环境会使体热无法散失,出现假性发热。测量腋温时应先解开衣物散热15分钟,正常室温维持在24-26℃。手脚发烫但体温正常时,可用温水擦拭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处,禁止使用酒精擦浴。

4、代谢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可导致产热增加,表现为持续性低热伴手掌潮红、多汗。需检查甲状腺功能五项,确诊后使用甲巯咪唑片等抗甲状腺药物。此类患儿需定期监测心率,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甲亢危象。

5、川崎病

急性血管炎症性疾病特征为持续高热5天以上,伴手脚硬性水肿、草莓舌。发病第2周可能出现指端脱皮。需住院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炎治疗。延误治疗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瘤,家长发现眼球充血、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衣着宽松透气。饮食选择小米粥、南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饮品加重脱水。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嗜睡、呕吐、皮疹等警示症状时,须及时儿科就诊。退热药使用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切勿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物。恢复期注意补充维生素C促进修复,体温正常48小时后再考虑返校。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早上刷牙恶心干呕

早上刷牙恶心干呕可能与咽喉敏感、慢性咽炎、胃食管反流、鼻后滴漏综合征、妊娠反应等因素有关。建议观察症状持续时间,若持续存在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1、咽喉敏感

部分人群咽喉黏膜对冷热刺激或牙膏泡沫敏感,刷牙时机械刺激可能引发恶心反射。可选择温和型牙膏,刷牙时避免过度伸入舌根区域,用温水漱口减轻刺激。若伴随咽喉异物感,可尝试淡盐水含漱。

2、慢性咽炎

长期咽喉炎症会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刷牙时牙刷触碰咽部易诱发干呕。慢性咽炎可能与空气干燥、粉尘刺激、用嗓过度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咽干、咽痒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银黄含片、西地碘含片等药物缓解。

3、胃食管反流

夜间平卧时胃酸反流刺激咽喉,晨起刷牙时咽喉处于敏感状态。胃食管反流常伴随烧心、反酸症状,可能与饮食过饱、睡前进食有关。建议晚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

4、鼻后滴漏综合征

鼻炎或鼻窦炎导致分泌物倒流至咽喉,晨起积聚刺激引发恶心。可能伴随鼻塞、流涕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改善鼻腔通气。

5、妊娠反应

孕早期激素变化导致呕吐中枢敏感,刷牙时牙膏气味或动作可能诱发晨吐。通常妊娠12周后逐渐缓解,可选择无香型牙膏,刷牙前先含漱生姜水缓解症状。若呕吐严重需产科就诊排除妊娠剧吐。

日常建议保持口腔清洁,选择软毛牙刷避免过度刺激;调整刷牙角度,避免直接触碰舌根;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呕血、消瘦等表现,需消化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