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溺水后抢救过程中耳朵出血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溺水后抢救过程中耳朵出血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溺水后抢救过程中耳朵出血可能与鼓膜损伤、颅底骨折或外耳道撕裂有关,需立即停止施救动作并就医检查。溺水抢救时耳部出血属于紧急情况,可能提示存在严重损伤,需避免自行处理耳部或继续胸外按压等操作。

溺水者若因呛水剧烈咳嗽或抢救时头部受到撞击,可能导致鼓膜破裂出血。此时耳道可见鲜红色血液渗出,可能伴随耳鸣、听力下降,但通常无剧烈疼痛。需保持患者侧卧位避免血液倒流,用无菌纱布轻盖外耳道,禁止冲洗或填塞。临床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口服抗生素,严重者需耳鼻喉科行鼓膜修补术。

当溺水者从高处坠落或遭受暴力心肺复苏时,可能出现颅中窝骨折导致的耳出血。特征为淡红色血性液体持续流出,可能混有脑脊液,常伴有熊猫眼征、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此类情况需绝对保持头部制动,紧急进行颅脑CT检查。治疗需联合神经外科与耳科,采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行开颅止血术,禁用任何耳道局部用药。

溺水抢救过程中应全程保护颈椎,避免因体位变动加重损伤。恢复期需保持耳道干燥,三个月内禁止游泳或潜水,定期复查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恢复情况。日常注意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从事水上活动时佩戴专业耳塞,儿童需在家长监督下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救生设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鼻窦炎血常规可以查出来吗

鼻窦炎通常不能通过血常规直接确诊,但血常规检查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判断感染类型。鼻窦炎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血常规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急性鼻窦炎患者可能出现这些指标异常,慢性鼻窦炎患者血常规结果往往正常。部分严重感染患者可能出现C反应蛋白或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

鼻窦炎的明确诊断需要结合鼻窦CT或MRI检查显示窦腔黏膜增厚、液平面等特征性改变。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中鼻道脓性分泌物来源,必要时可进行鼻窦穿刺培养确定病原体。对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完善过敏原检测或免疫功能检查。

出现鼻塞、流脓涕、头痛等鼻窦炎症状时,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检查方案,血常规仅作为基础筛查项目。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适当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缓解症状。过敏体质患者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增强体质锻炼可降低感染概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