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主要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巨细胞病毒是导致先天性耳聋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也可引起后天获得性听力损失。
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先天性感染可能导致内耳发育异常或直接损伤听觉神经。患儿出生后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听力下降,严重者可致全聋。典型表现为对高频声音敏感度降低。确诊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听力筛查,治疗可采用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配合早期听力干预。
分娩过程中接触产道分泌物或产后通过母乳传播,可导致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侵袭内耳毛细胞后,可能引起进行性听力减退。患儿常伴有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诊断依靠尿液中病毒分离培养,治疗需使用缬更昔洛韦颗粒,同时定期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巨细胞病毒再激活感染。病毒可侵犯内耳及听神经,导致突发性耳聋或渐进性听力下降。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首选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严重病例需联合膦甲酸钠注射液。
巨细胞病毒直接感染内耳可引起病毒性迷路炎,表现为眩晕、耳鸣伴听力下降。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正常,纯音测听显示感音神经性聋。急性期可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病毒侵袭听神经可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表现为言语识别率下降。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检查可见波形异常。治疗除抗病毒药物外,可辅以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配合维生素B1片促进神经修复。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孕妇应做好产前巨细胞病毒筛查。出现耳鸣、耳闷等早期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听力受损者应尽早配戴助听器或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并进行听觉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