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发烧体温忽高忽低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2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发烧体温忽高忽低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发烧体温忽高忽低可能与感染未控制、免疫反应波动、药物作用、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退热治疗或抗感染治疗。

1、感染未控制

细菌或病毒感染未彻底清除时,病原体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导致体温反复波动。伴随寒战、乏力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莫西林等药物控制炎症。

2、免疫反应波动

机体对抗病原体过程中,炎症因子周期性释放会引起体温起伏。常见于幼儿急疹等病毒感染,需保持水分摄入,配合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小儿退热栓。

3、药物作用

退烧药代谢后体温可能再次升高,形成服药后降温、药效消退后复热的循环。建议记录用药时间,避免重复用药,可交替使用连花清瘟胶囊与物理降温。

4、体温调节异常

下丘脑功能紊乱或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可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出现意识模糊、皮疹等症状需急诊处理,可能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建议监测体温变化曲线,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并补充电解质水。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复方小儿退热栓多少度可以用

复方小儿退热栓一般建议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使用,实际使用时机需结合发热原因、患儿精神状态、药物成分耐受性等因素综合评估。

1、体温阈值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低热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

2、病因判断

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短期使用,细菌感染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3、精神状态

患儿出现烦躁、嗜睡等异常表现时,即使体温未达38.5摄氏度也建议就医。

4、药物成分

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6个月以下婴儿须严格遵医嘱。

家长需监测患儿体温变化,避免重复用药,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