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打麻腮风疫苗后第一天发烧属于常见接种反应,通常由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引起,表现为低热、乏力等症状,多数1-2天自行缓解。
1、免疫反应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可能引发低热,体温多低于38.5℃,建议多饮水观察,无须特殊用药。
2、个体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程度不同,部分对疫苗成分更敏感,家长需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过度包裹。
3、合并感染若持续高热超过39℃或伴有皮疹,可能与偶合病毒感染有关,需就医排查麻疹、风疹等疾病。
4、过敏反应极少数出现过敏性发热,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发热期间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体温超过38.5℃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流感一周后仍鼻塞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热蒸汽吸入、抗组胺药物、鼻用减充血剂等方式缓解。鼻塞通常由黏膜水肿、继发感染、过敏反应、鼻窦炎等原因引起。
1、生理盐水冲洗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家长需帮助儿童使用专用洗鼻器,避免呛咳。
2、热蒸汽吸入吸入40℃左右热蒸汽能促进鼻腔血管收缩,缓解充血状态。建议家长监督儿童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烫伤。
3、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可改善过敏导致的鼻塞。流感后继发过敏反应可能与病毒损伤黏膜屏障有关,表现为打喷嚏、眼痒等症状。
4、鼻用减充血剂羟甲唑啉鼻喷剂短期使用可收缩血管,但连续应用不超过3天。持续鼻塞可能合并细菌性鼻窦炎,需排查脓涕、头痛等症状。
保持室内湿度50%-60%,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若伴随发热或脓涕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