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子宫腺肌症导致的月经量过多可通过氨甲环酸、炔诺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方式止血,通常与子宫内膜增厚、子宫收缩异常、激素水平失衡、血管异常增生等原因有关。
1、氨甲环酸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出血,适用于急性大量出血,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
2、炔诺酮孕激素类药物炔诺酮可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调节月经周期,长期使用需监测肝功能,常见副作用包括乳房胀痛和点滴出血。
3、左炔诺孕酮宫内系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局部释放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萎缩,效果可持续5年,放置后可能出现月经模式改变。
4、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可考虑子宫内膜切除术或子宫全切术,需根据年龄和生育需求选择术式,术后需要定期复查。
月经期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饮食注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需及时就医。
多数情况下服用退烧药8小时后可以喂奶。哺乳期用药安全性主要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途径、婴儿吸收量等因素有关。
1、药物半衰期对乙酰氨基酚半衰期约2-4小时,布洛芬约2小时,8小时后药物在母体血液中浓度已显著降低。
2、代谢途径常见退烧药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进入乳汁的比例通常低于母体血药浓度的1%。
3、婴儿吸收量婴儿通过乳汁摄入的药物剂量通常远低于治疗剂量,短期使用对婴儿影响较小。
4、个体差异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代谢能力较弱,母亲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清除速率,需延长间隔时间。
哺乳期用药建议优先选择单一成分退烧药,喂奶前可适当增加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