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崩漏是指女性非月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经期出血量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属于中医术语,对应西医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疾病。
1、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崩漏多与冲任不固、脾不统血、血热妄行等因素有关。长期情绪抑郁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化火,迫血妄行;过度劳累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气,使统血功能失常;肾阳不足时胞宫失于温煦,也可能引发异常出血。这类情况可通过艾灸隐白穴、服用归脾丸等中成药调理。
2、内分泌紊乱
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可能出现无排卵性功血,表现为经期延长、出血量大。这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类药物调节周期,配合戊酸雌二醇片补充雌激素。
3、子宫器质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等疾病会导致宫腔面积增大或内膜异常增生,引发经量增多。黏膜下肌瘤凸向宫腔时更易造成持续性出血。确诊后可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控制病情,必要时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
4、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均可能造成凝血异常。这类患者需治疗原发病,急性出血期可静脉输注氨甲环酸注射液改善症状。
5、妊娠相关出血
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妊娠并发症常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可能伴随腹痛。需通过血HCG检测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先兆流产者可肌注黄体酮注射液保胎,异位妊娠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或手术治疗。
出现崩漏症状应记录出血时间和量,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激素六项和超声等检测。贫血患者可适当补充琥珀酸亚铁片,日常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选择棉质内裤并定期更换卫生用品,出血期间禁止盆浴和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