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大便有什么特点

|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大便有什么特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小禾科普
小禾科普 博禾医生健康科普平台 主任医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由于病情轻重悬殊较大排大便的情况亦差别甚远,轻症患者大便一日2到3次或1到2次,有的大便带脓血粘液,而有的不一定带脓血粘液,肛内坠涨不适,有的单纯大便次数多而不带脓血粘液;重症患者的大便一日可10到20次以上带大量脓血粘液,里急后重明显,有的重症患者粪便可呈稀水样。我们在临床上曾收治一例女性患者,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爆发期来住院的,她的大便一天我们统计23次,大便纯是暗红色的血水,病人还伴有发热,所以说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腹痛、里急后重明显等症状之外,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可呈稀水样,还有的患者结肠炎恢复期,大便趋于正常或干稀交替。总之大便次数的多少,脓血粘液的多少,腹痛里急后重症状的轻重,它预示着病情的变化情况,也预示着病情的轻重问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溃疡的好发部位在哪里

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胃体和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和幽门附近。胃体是胃的主要部分,胃窦部则是胃与十二指肠连接的区域,这些部位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作用更容易发生溃疡。胃小弯由于解剖位置特殊,黏膜血流较少,抗酸能力较弱,成为溃疡的高发区域。幽门附近的溃疡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或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1、胃体部:胃体是胃的主要部分,位于胃的中上部,承担食物的储存和初步消化功能。胃体部的溃疡通常与胃酸分泌过多、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治疗方法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雷贝拉唑10mg每日一次,以及抗生素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2、胃窦部:胃窦部位于胃的远端,靠近幽门,是胃与十二指肠的连接区域。胃窦部的溃疡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或胃排空障碍有关。治疗时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一次和抗生素如阿莫西林1g每日两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两次进行联合治疗。 3、胃小弯:胃小弯位于胃的内侧,是胃溃疡的高发区域。胃小弯的溃疡通常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血流减少或长期使用NSAIDs有关。治疗包括使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150mg每日两次和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1g每日四次来缓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4、幽门附近:幽门附近的溃疡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胃排空障碍有关。治疗时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30mg每日一次和抗生素如甲硝唑500mg每日三次进行联合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节,避免刺激性食物。 5、胃底部:胃底部位于胃的上部,靠近食管。胃底部的溃疡通常与胃酸分泌过多、长期使用NSAIDs或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泮托拉唑40mg每日一次和胃黏膜保护剂如米索前列醇200μg每日四次来缓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胃溃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和酒精。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和水果,有助于促进胃黏膜修复。规律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和遵医嘱用药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