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中暑恶心呕吐可能由高温环境暴露、体液丢失过多、电解质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物理降温、药物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
1、高温环境暴露
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此时汗腺持续排汗但蒸发效率降低,核心体温升高可刺激呕吐中枢。建议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帮助散热,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体液丢失过多
大量出汗会造成体液快速流失,血容量不足时胃肠黏膜缺血缺氧,引发反射性恶心呕吐。同时伴随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需要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如口服补液盐散,每次50-100毫升,间隔10-15分钟重复补充。
3、电解质紊乱
钠、钾等电解质随汗液大量丢失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可能出现肌肉痉挛伴呕吐。严重低钠血症还会引发脑水肿加重呕吐。可服用氯化钠缓释片或门冬氨酸钾镁片调节电解质,但须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4、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当核心温度超过40℃可能直接损伤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喷射性呕吐伴意识障碍。这种情况属于热射病危象,需立即用冰毯进行全身降温,同时静脉输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并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
5、胃肠功能紊乱
高温使胃肠蠕动异常,胃排空延迟导致食物反流。可表现为恶心呕吐伴上腹不适,严重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建议暂时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必要时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或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预防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适量增加咸味食物补充钠盐。出现头晕心悸等先兆症状时立即转移到凉爽环境,用湿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帮助降温。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者更要注意防暑,必要时提前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