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病毒性感染

儿童咽喉化脓淋巴结肿大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咽喉化脓淋巴结肿大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儿童咽喉化脓淋巴结肿大可能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淋巴系统感染、EB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咽痛、颈部淋巴结触痛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导致扁桃体化脓,伴随高热、吞咽困难。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家长需监测患儿体温,鼓励少量多次饮水,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特征为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血常规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治疗以对症为主,可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干扰素喷雾剂,配合卧床休息。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脾破裂征兆。

3、川崎病

血管炎性疾病可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伴草莓舌、结膜充血。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家长需记录患儿体温变化及皮疹消退情况,定期复查心脏超声。

4、淋巴系统感染

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可能引发局部淋巴结化脓,触诊有波动感。需进行脓液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严重时需切开引流。家长应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挤压肿胀部位。

5、EB病毒感染

原发性感染可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咽部伪膜形成。治疗主要采用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配合维生素C片增强免疫力。家长需注意患儿有无眼睑水肿等并发症表现,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

日常护理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蒸蛋。恢复期应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监测淋巴结消退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淋巴结进行性增大须立即复诊。病程中建议暂停体育活动,保证每日10小时以上睡眠以促进免疫系统修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右后腹部疼痛的可能病因

右后腹部疼痛可能与泌尿系统结石、腰椎疾病、带状疱疹、阑尾炎、胆囊炎等疾病有关。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可帮助初步判断病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是右后腹部疼痛的常见原因。结石移动时可能刺激输尿管引发剧烈绞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或会阴部,常伴有血尿、尿频等症状。确诊需通过超声或CT检查,治疗可选用排石颗粒、尿石通丸等药物,严重时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2、腰椎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可能表现为右后腹部牵涉痛。久坐、弯腰等动作可能加重疼痛,常伴腰部活动受限。可通过腰椎MRI明确诊断,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配合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3、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早期可能出现右后腹部皮肤烧灼样疼痛,3-5天后出现沿神经分布的簇状水疱。疼痛具有针刺样特征,可选用阿昔洛韦片、加巴喷丁胶囊抗病毒及止痛治疗,局部涂抹喷昔洛韦乳膏。

4、阑尾炎

阑尾炎初期可能表现为脐周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但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右后腹部。常伴发热、恶心呕吐,查体可有麦氏点压痛。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阑尾,可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5、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可能引起右后背部放射性疼痛,尤其在高脂饮食后加重。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或结石,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治疗,反复发作建议胆囊切除术。

出现右后腹部疼痛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暂时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观察疼痛变化及伴随症状。建议记录疼痛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就医时详细告知医生。保持规律作息,适量饮水促进代谢,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若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不缓解,或出现发热、呕吐、血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