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小儿多饮多尿可能由生理性摄水过多、中枢性尿崩症、糖尿病、肾性尿崩症等原因引起。
1. 生理因素:儿童运动后大量饮水或习惯性频繁饮水可能导致暂时性多饮多尿。家长需调整饮水习惯,避免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观察排尿频率是否随饮水量减少而改善。
2. 中枢性尿崩症:可能与下丘脑-垂体损伤、颅内肿瘤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持续口渴、低比重尿。需进行禁水加压素试验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鞣酸加压素注射液等药物替代治疗。
3. 糖尿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多食消瘦、尿糖阳性。家长需监测血糖,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配合饮食管理。
4. 肾性尿崩症:常由遗传性肾小管功能缺陷或慢性肾病导致,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需完善电解质检查,可选用氢氯噻嗪片、吲哚美辛片等药物改善症状,严重者需透析治疗。
建议家长记录患儿24小时出入水量,避免高盐饮食,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血生化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尿常规酸碱度偏低可能提示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肾小管性酸中毒等疾病,长期未纠正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及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1. 骨质疏松酸性尿持续存在会导致骨骼钙质溶解释放缓冲,长期可能引发骨密度下降,需通过补充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纠正,同时监测血钙水平。
2. 电解质紊乱低pH值尿液伴随钾、钠等电解质异常排泄,可能诱发心律失常或肌无力,需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针对性补充电解质溶液。
3. 肾功能损伤长期酸性环境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可能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需控制基础疾病并使用枸橼酸钾等药物碱化尿液。
4. 发育迟缓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激素分泌抑制和营养吸收障碍,家长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指标,必要时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建议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血气分析,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嘌呤饮食,肾功能异常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每公斤体重0.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