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一岁半宝宝吐不拉肚子怎么办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一岁半宝宝吐不拉肚子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一岁半宝宝呕吐但不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保暖、调整体位、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呕吐可能由喂养不当、胃肠功能紊乱、呼吸道感染、食物过敏、肠梗阻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期间可少量多次喂食口服补液盐溶液。呕吐缓解后逐渐恢复饮食,优先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母乳喂养可继续,但需缩短单次哺乳时间。配方奶喂养可暂时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

2、补充水分

每15-20分钟喂5-1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使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入。观察尿量是否正常,若4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适量饮用苹果汁稀释液补充电解质,但避免橙汁等酸性果汁刺激胃黏膜。

3、腹部保暖

用温热毛巾敷于宝宝腹部,温度不超过40℃,每次10-15分钟。注意室温维持在24-26℃,避免腹部直接吹风。哺乳或喂食后竖抱拍嗝15-20分钟,采用头高脚低斜坡卧位休息。

4、调整体位

呕吐时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使用浴巾卷支撑背部。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喂食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上。避免剧烈摇晃或立即平躺,哭闹时轻柔安抚减少腹压升高。

5、就医检查

若呕吐物含胆汁或血丝、伴随发热或精神萎靡、持续8小时以上未缓解需及时就诊。医生可能开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或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肠梗阻等急症需影像学检查。

家长需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避免强迫进食。恢复期保持饮食清淡,逐步增加食物种类。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清洁,观察是否有皮疹或排便异常。若反复呕吐或体重下降,需排查食物不耐受或代谢性疾病,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跑步后肺疼是什么原因

跑步后肺疼可能与呼吸肌疲劳、运动性支气管痉挛、肋间神经刺激、胸膜炎、气胸等因素有关。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可能导致膈肌和肋间肌过度收缩,引发暂时性缺氧和乳酸堆积,表现为胸部闷痛或刺痛感。

1. 呼吸肌疲劳

高强度跑步时呼吸肌群持续收缩可能引发缺血性疼痛,常见于初跑者或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这种疼痛多表现为双侧胸部钝痛,休息后30分钟内可缓解。建议通过循序渐进训练增强呼吸肌耐力,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采用腹式呼吸减少肋间肌负荷。

2. 运动性支气管痉挛

冷空气刺激或过敏原诱发可能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表现为喘息伴胸骨后灼痛。这种情况常见于哮喘患者或过敏体质者,可能伴随咳嗽和呼吸困难。可遵医嘱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缓解症状,运动前15分钟预防性吸入能降低发作概率。

3. 肋间神经刺激

跑步时躯干扭转可能造成肋间神经受压或牵拉,产生沿肋骨走向的锐痛。这种疼痛在特定体位如深呼吸或按压时加重,可能与胸椎小关节错位有关。建议调整跑姿避免身体过度旋转,急性期可热敷疼痛区域,持续不缓解需进行脊柱手法复位治疗。

4. 胸膜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胸膜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跑步时胸痛加剧,典型表现为深呼吸时单侧刀割样疼痛,常伴有低热和干咳。需完善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或阿奇霉素片抗感染治疗,配合吲哚美辛肠溶片控制炎症。

5. 气胸

肺大疱破裂导致的气胸可能引发突发性胸痛和呼吸困难,疼痛多位于单侧且随呼吸加重,可能伴随皮肤湿冷和脉搏加快。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处理,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完全康复。

跑步后出现持续超过2小时的胸痛、伴随咯血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日常应选择空气清新的场地锻炼,运动前充分热身并控制强度,保持鼻吸口呼的节律呼吸。建议配备心率监测设备,将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区间,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有呼吸系统疾病史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