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新生儿眼睛黄脸黄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手术等方式干预。
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导致胆红素代谢延迟,通常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无须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促进排泄即可。
2. 母乳性黄疸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抑制胆红素代谢,表现为黄疸持续2-3周。建议暂停母乳喂养3天观察,黄疸减轻可确认诊断。
3. 溶血性黄疸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出生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且进展快。需紧急光疗,严重时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换血治疗。
4. 胆道闭锁胆管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淤积,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重伴陶土色大便。需在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延误可能需肝移植。
家长需每日监测黄疸范围变化,保证充足喂养,若黄疸扩散至四肢或嗜睡拒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中药或偏方退黄。
荨麻疹型药疹需注意避免诱发药物、及时就医、皮肤护理及饮食调整,常见诱发药物包括青霉素类、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及疫苗制剂。
1、药物规避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记录近期用药史,就医时向医生详细说明。青霉素、阿司匹林等易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需特别警惕。
2、医疗干预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严重者可短期应用泼尼松。皮肤瘙痒明显时可配合炉甘石洗剂外用缓解症状。
3、皮肤保护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水温不超过38℃。发作期间暂停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或化妆品。
4、饮食管理忌食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
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时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以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