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怎样的

| 1人回答 | 9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怎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病理性黄疸具有以下特点:1.黄疸出现过早,常在24h内出现;2.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205-257umol/L;3.黄疸进展过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umol/L;4.黄疸持续多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5.黄疸褪而复现,或再度进行性加重;6.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凡符合以上特点之一者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延迟喂奶(开奶晚)、呕吐、生时及生后缺氧、寒冷、胎粪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A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症、败血病等,可造成病理性黄疸。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抱着抖的危害

新生儿抱着抖可能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包括脑部损伤、视网膜出血、骨骼损伤等。新生儿的大脑和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过度抖动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避免抱着新生儿抖动是保护婴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1、脑部损伤:新生儿的脑组织较为脆弱,剧烈抖动可能导致脑部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或脑震荡。脑部损伤可能影响婴儿的认知和运动功能,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家长应避免任何形式的剧烈晃动,确保婴儿头部得到充分支撑。 2、视网膜出血:抖动过程中,婴儿的眼球可能受到冲击,导致视网膜血管破裂,出现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出血可能影响视力发育,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家长应保持婴儿头部稳定,避免快速移动或摇晃。 3、骨骼损伤:新生儿的骨骼尚未完全骨化,剧烈抖动可能导致骨骼脱臼或骨折,尤其是颈部和脊柱部位。骨骼损伤可能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家长应轻柔地抱持婴儿,避免施加过大的外力。 4、心理影响:抖动可能让婴儿感到恐惧和不安,影响其情绪稳定和安全感。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对婴儿的情绪发展和行为模式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应通过轻柔的抚触和安抚,帮助婴儿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5、睡眠干扰:抖动可能打乱婴儿的睡眠节奏,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睡眠不足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家长应通过规律的作息和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婴儿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新生儿护理中,家长应注重轻柔的抱持方式和稳定的睡眠环境,避免任何形式的剧烈抖动。饮食上,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护理中,定期检查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科学的护理和关爱,帮助新生儿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