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 新生儿疾病

吃了利尿药脚肿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吃了利尿药脚肿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服用利尿药后出现脚肿可能与药物副作用、剂量不当或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有关。利尿药主要用于促进水分排出,但若使用不当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反而可能导致体液潴留或电解质紊乱。

部分利尿药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可能因过度排水引发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导致组织间隙液体回流受阻,表现为脚踝或下肢水肿。此时水肿常伴随乏力、心悸等电解质失衡症状。若患者存在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利尿药效果不足时,体液无法有效排出也会加重脚肿。此外,对药物成分过敏可能引发局部血管神经性水肿,通常伴有皮肤发红、瘙痒等症状。

少数情况下,长期使用利尿药可能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反而促进钠水潴留。合并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时,利尿药可能干扰原有病理生理机制,使水肿难以缓解。若脚肿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尿量锐减,需警惕急性肾损伤或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出现脚肿后应记录每日体重和尿量变化,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钠潴留。建议及时复查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由医生调整利尿药种类或剂量,必要时联合螺内酯片等保钾利尿药。夜间可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若伴随胸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六个月的宝宝辅食表

六个月的宝宝辅食表应以单一食材为主,逐步引入多样化的食物,确保营养均衡。辅食添加需遵循从稀到稠、从细到粗的原则,避免过早引入过敏风险高的食物。初期可选择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逐步增加肉类、鱼类等蛋白质来源。每次引入新食物时需观察3-5天,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继续添加。辅食的添加量应控制在每日1-2次,每次1-2勺,避免影响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 1、米粉:米粉是宝宝辅食的常见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初次添加时可将米粉调成稀糊状,逐步增加稠度。米粉可单独食用,也可与其他食材搭配,如加入蔬菜泥或水果泥,增加营养丰富性。 2、蔬菜泥:蔬菜泥是宝宝获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初期可选择胡萝卜、南瓜、土豆等根茎类蔬菜,煮熟后打成泥状。蔬菜泥可单独食用,也可与米粉混合,帮助宝宝适应不同口味。 3、水果泥:水果泥富含维生素和天然糖分,适合宝宝食用。初期可选择苹果、香蕉、梨等低过敏风险的水果,去皮去核后打成泥状。水果泥可作为单独辅食,也可与米粉或酸奶搭配,增加口感多样性。 4、肉类泥:肉类是宝宝获取蛋白质和铁的重要来源。初期可选择鸡肉、猪肉等低脂肉类,煮熟后打成泥状。肉类泥可单独食用,也可与蔬菜泥混合,帮助宝宝摄入更多营养。 5、鱼类泥: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对宝宝大脑发育有益。初期可选择鳕鱼、三文鱼等低汞鱼类,煮熟后打成泥状。鱼类泥可单独食用,也可与蔬菜泥或米粉搭配,增加营养均衡性。 辅食添加期间,家长需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确保食材新鲜、制作过程清洁。同时,辅食的添加需与母乳或配方奶相结合,避免影响宝宝的主食摄入。建议家长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和逐步调整辅食的种类和量,确保宝宝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