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胖人为什么还会营养不良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胖人为什么还会营养不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肥胖人群出现营养不良通常与饮食结构失衡、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主要有能量过剩但微量营养素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炎症消耗、极端节食行为、药物影响等原因。

1、能量过剩但微量营养素不足

肥胖者常摄入高热量低营养密度的食物,如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这类食物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长期单一饮食会导致铁、维生素D、钙等缺乏,引发贫血、骨质疏松等问题。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的摄入。

2、胃肠功能紊乱

肥胖可能伴随胃肠蠕动减缓或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营养吸收。胃食管反流、脂肪泻等症状会进一步导致蛋白质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若出现持续腹胀、腹泻,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功能。

3、慢性炎症消耗

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持续分泌炎症因子,这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会加速蛋白质分解代谢,消耗体内储备的营养物质。同时炎症可能干扰铁元素的利用,导致缺铁性贫血。控制体重和补充抗炎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有助于改善。

4、极端节食行为

部分肥胖者为快速减重采取极低热量饮食,造成全面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可能引发B族维生素缺乏,严格控油可能导致必需脂肪酸不足。这类人群可能出现脱发、皮肤干燥等症状,需在营养师指导下科学减重。

5、药物影响

某些减重药物如奥利司他胶囊会抑制脂肪吸收,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二甲双胍片等降糖药也可能干扰维生素B12吸收。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片。

肥胖人群应定期进行营养评估,通过膳食记录和血液检测筛查潜在营养素缺乏。日常饮食需保证多样化,优先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鱼类、豆类等。烹饪方式建议采用蒸煮代替油炸,避免营养流失。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在医生和营养师共同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不可自行服用营养补充剂。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但需注意避免过度消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黄疸挂哪个科

新生儿黄疸建议挂新生儿科或儿科,可能与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感染等因素有关。

1、新生儿科

新生儿科是处理新生儿黄疸的首选科室,尤其适用于出生28天内的婴儿。该科室医生熟悉新生儿生理特点,能针对性评估黄疸程度。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检测等手段,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对于需要光疗的患儿,新生儿科可提供蓝光照射治疗,并监测胆红素脑病风险。若存在早产、溶血等高危因素,建议直接选择新生儿科就诊。

2、儿科

综合儿科适用于满月后仍持续黄疸的婴幼儿。医生会排查肝炎综合征、遗传代谢病等病因,通过肝功能、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母乳性黄疸,儿科医生会指导调整喂养方式;若发现胆红素水平超过警戒值,可能建议住院治疗。部分医院未单独设立新生儿科时,儿科也可接诊新生儿黄疸病例。

家长需每日观察黄疸扩散范围,若发现四肢掌心黄染、嗜睡拒奶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可能加重黄疸的食物,保证婴儿每日8-12次有效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出院后按医嘱复查胆红素水平,避免阳光直射退黄造成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