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先天性膈疝是怎么引起的 严不严重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先天性膈疝是怎么引起的 严不严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磊
刘磊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先天性膈疝是指先天性的胚胎发育异常,膈肌缺损,在胸腔和膈肌上有洞,这个洞会造成腹腔内的脏器通过小洞疝入到胸腔。分为三种类型,第1种是胸腹裂孔疝,第2种是食管裂孔疝。第3种是胸骨后疝。最常见的是胸腹裂孔疝。多发生于新生儿,很多孩子都是在产前就可以发现这个疾病的。发现膈疝之后,生后会及时的转院到儿童的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有一部分孩子膈疝是属于重型的膈疝,会伴有呼吸的困难,呼吸急促,对小孩的各种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及时的手术,重症的膈疝的致死率还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40~60%。所以不同类型的先天性膈疝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像食管裂孔疝和胸骨后疝治疗和预后都是比较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吐泡泡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吐泡泡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喂养不当、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因素: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全,口腔分泌物较多,容易出现吐泡泡现象。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随着宝宝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家长只需注意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避免分泌物过多引起不适。 2、喂养不当:喂奶时姿势不正确或奶速过快,可能导致宝宝吞咽过多空气,进而出现吐泡泡。建议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如让宝宝头部略高于身体,喂奶后轻拍背部帮助排气。选择适合宝宝的奶嘴,控制奶速,避免过快。 3、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分泌物增多,出现吐泡泡。感染可能与病毒或细菌有关,通常伴随咳嗽、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15mg/次,每日2次进行治疗。 4、胃食管反流:新生儿食管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表现为吐泡泡、吐奶等。这与食管下端压力不足有关,可能伴随哭闹、拒食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颗粒10mg/次,每日1次或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0.25mg/kg/次,每日3次缓解症状。 5、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先天性食管闭锁或气管食管瘘等,可能导致新生儿吐泡泡。这些疾病通常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喂养困难等症状。需通过手术如食管吻合术或气管食管瘘修补术进行治疗,术后需密切监测恢复情况。 新生儿吐泡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家长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宝宝口腔卫生,避免过度喂养,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表现。若吐泡泡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护理。同时,适当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有助于减少吐泡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