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普通内科

肠白塞病是什么 怎么治疗比较好

|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白塞病是什么 怎么治疗比较好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魏碧荷
魏碧荷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肠白塞病是什么,怎么治疗比较好。白塞病导致消化道受累,称为肠白塞病,大多出现在白塞病发作期病人,按症状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腹痛,并于右下腹痛为常见,伴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其次为恶心、呕吐、腹胀、食欲缺乏、腹泻、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的基本病变是多发性溃疡,可见于自食管至降结肠的任何部位,发生率可高达50%,严重的合并溃疡、出血、肠麻痹、肠穿孔、腹膜炎、瘘管形成、食管狭窄等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肠白塞病的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于新发的肠白塞病经常规治疗无效,可考虑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同时针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出现并发症的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罐肠后拉肚子怎么回事

宝宝灌肠后拉肚子可能与灌肠操作刺激、药物反应、肠道菌群失衡、过敏反应、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灌肠是一种将液体或药物通过肛门注入肠道的治疗方法,常用于缓解便秘或给药,但操作不当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腹泻等不良反应。

1、灌肠操作刺激

灌肠时导管插入或液体注入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肠道受到机械性刺激后可能引发短暂性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偏稀。这种情况多为暂时性,停止灌肠后1-2天内可自行缓解。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适当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2、药物反应

灌肠液中若含甘油、山梨醇等渗透性成分,可能通过渗透作用使肠道水分增加引发腹泻。部分中成药灌肠液中的大黄、芒硝等泻下成分也可能导致排便次数增多。家长应记录灌肠药物名称,若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呕吐,需携带药物包装及时就医评估。

3、肠道菌群失衡

灌肠可能改变肠道pH值或冲洗掉部分正常菌群,造成肠道微生态紊乱。表现为腹泻伴随腹胀、肠鸣音亢进,粪便可能带有酸臭味。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酸奶等发酵食品摄入。

4、过敏反应

少数宝宝对灌肠药物中的辅料如防腐剂、增稠剂等成分过敏,除腹泻外还可能伴随皮肤红斑、肛周红肿等过敏表现。应立即停用相关灌肠药物,清洁肛周皮肤,必要时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家长需详细告知医生宝宝的过敏史。

5、继发感染

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肠道病原体感染,表现为腹泻伴随发热、黏液脓血便等。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需通过粪便检测确诊。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感染治疗。家长需严格消毒奶瓶等用具,避免交叉感染。

灌肠后腹泻期间应暂停添加新辅食,母乳喂养可继续但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刺激食物。人工喂养可暂时改用低乳糖配方奶粉,少量多次喂食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若腹泻导致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或持续超过3天无缓解,需立即就医进行补液等治疗。日常避免频繁灌肠,便秘问题优先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腹部按摩等温和方式改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