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保持乳汁通畅、控制感染、缓解疼痛、调整哺乳方式及必要时使用药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阶梯式干预,从基础护理到医疗措施逐步推进。
频繁哺乳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是核心措施。乳汁淤积是乳腺炎的主要诱因,可通过调整婴儿含乳姿势、热敷乳房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乳。若局部硬结明显,可轻柔按摩硬块周围,方向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推进。避免长时间压迫乳房,哺乳间隔不超过3小时。
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用药期间仍可继续哺乳,选择对婴儿安全的药物。若形成脓肿,需穿刺引流或切开引流,术后配合抗生素治疗。观察体温变化,持续发热需复查血常规。
冷敷患处可减轻肿胀疼痛,每次哺乳后冷敷10分钟。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能安全用于镇痛消炎。避免穿戴过紧胸罩,哺乳前可短暂热敷促进喷乳反射。疼痛剧烈时可暂时减少患侧哺乳次数,但需维持排乳频率。
优先从患侧开始哺乳,确保有效吸吮。若婴儿拒吸,可用不同体位尝试。哺乳后检查乳房是否排空,必要时手工挤净残余乳汁。夜间哺乳不可忽略,可设定闹钟提醒。哺乳前后清洁乳头,但避免使用肥皂破坏保护性油脂。
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缓解炎症,严重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真菌感染需使用氟康唑胶囊。所有药物均需医生评估,避免自行用药。反复发作需排查是否存在乳腺导管结构异常等基础问题。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保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乳腺堵塞,可适量食用卵磷脂帮助乳化乳汁。哺乳间隙充分休息,采用侧卧减轻乳房压力。出现持续高热、脓性分泌物或症状加重时须及时复诊,避免发展为乳腺脓肿。保持乐观心态,乳腺炎治愈后通常不影响后续哺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