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幼儿急疹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护理、药物干预、观察就医等方式治疗。幼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表现为高热后全身玫瑰色斑丘疹。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体温超过38.5℃时需配合退热措施。
2、补液护理家长需少量多次喂食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高热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
3、药物干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用于退热,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需遵医嘱使用。禁止使用阿司匹林。
4、观察就医家长需监测皮疹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出现抽搐或拒食,应立即就诊儿科或感染科。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通风,选择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皮疹消退后无须特殊处理。该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1周内康复。
发烧时手脚发热通常由体温调节异常、血液循环加速、感染性炎症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抗感染药物、退热药物等方式缓解。
1. 体温调节异常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产热增加,表现为四肢末梢血管扩张散热。建议保持环境通风,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2. 血液循环加速心率增快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散热,可能出现手掌足底发红发热。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感染性炎症可能与细菌性扁桃体炎、肺炎链球菌感染等有关,常伴咽痛咳嗽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
4. 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末梢血管舒张,多见于病毒性感冒。奥司他韦、连花清瘟胶囊、布洛芬等药物可改善症状。
发热期间建议穿着透气衣物,每日监测体温3次,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