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孩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高是什么意思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高是什么意思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小孩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或感染,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组织损伤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超敏C反应蛋白是肝脏在炎症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升高程度可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

细菌感染是导致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的常见原因,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此时数值可能显著升高。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轻度至中度升高,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反应会持续刺激C反应蛋白分泌。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烧伤等急性损伤会引发短暂性升高。慢性炎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非感染性炎症也可能导致长期轻度升高。

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单纯数值升高不能确诊具体病因。若数值轻微升高且无临床症状,可能与近期疫苗接种、轻微感染或应激反应有关。若持续显著升高伴随发热、疼痛等症状,需警惕严重感染或免疫性疾病。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C反应蛋白反应可能比成人更明显,但恢复期下降也较快。

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就医复查,完善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注意观察儿童体温、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变化,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保持充足休息和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急性期应减少剧烈活动,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户外运动促进代谢。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憋劲蹬腿哼唧是怎么回事?

宝宝憋劲蹬腿哼唧可能与肠胀气、饥饿感、睡眠周期转换、皮肤不适、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排气、更换舒适衣物等方式缓解。

1、肠胀气

婴儿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吞入过多空气或乳糖消化不全易引发肠胀气。表现为腹部紧绷、面部涨红、蹬腿动作频繁,可能伴随哭闹。家长可采取飞机抱姿势,或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帮助排气。若症状持续,需排查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西甲硅油乳剂等药物辅助缓解。

2、饥饿信号

新生儿胃容量小,喂养间隔短,出现砸嘴、扭头寻乳等动作后未及时喂食,可能发展为用力蹬腿并发出急促哼唧声。家长需观察每日尿量及体重增长曲线,按需喂养而非严格按时喂养。母乳喂养时确保正确含接姿势,配方奶喂养注意奶嘴孔大小适宜,避免流速过快导致呛奶。

3、睡眠过渡期

婴儿睡眠周期约50分钟,深浅睡眠转换时会出现肢体抽动、皱眉哼唧等正常生理反应。此时家长无须立即干预,可轻压宝宝手臂或使用襁褓包裹提供安全感。若伴随惊跳反射频繁,需与癫痫发作鉴别,必要时进行脑电图检查。

4、皮肤刺激

纸尿裤过紧、衣物标签摩擦或湿疹瘙痒会导致婴儿通过扭动身体表达不适。家长需每日检查腹股沟、颈部等褶皱部位是否发红,选择无荧光剂纸尿裤,纯棉衣物需反向穿着避免线头缠绕。合并皮疹时可外用氧化锌软膏或炉甘石洗剂。

5、胃食管反流

贲门括约肌松弛使奶液反流刺激食管,婴儿常出现弓背、拒食伴吞咽动作。建议喂奶后竖抱20分钟,抬高床头30度,少量多餐喂养。频繁吐奶或体重不增需就医排除肥厚性幽门狭窄,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

家长需记录宝宝症状发作时间与喂养、排便的关联性,避免过度包裹或摇晃安抚。母乳妈妈可减少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摄入,配方奶喂养可尝试部分水解蛋白奶粉。若憋劲时出现嘴唇发紫、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或每日发作超过3小时且持续3周以上,需儿科排除肠套叠、脑损伤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进行被动操促进肠道蠕动,选择防胀气奶瓶减少空气吸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