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外科

疱疹性咽峡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区别是什么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疱疹性咽峡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区别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疱疹性咽峡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咽部疱疹和溃疡;化脓性扁桃体炎则由细菌感染导致,常见扁桃体化脓性渗出。两者可通过病原学检查、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结果鉴别。

1、病因差异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肠道病毒感染引发,具有较强传染性,多见于夏秋季。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少数为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所致,细菌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病毒性与细菌性病原体的差异直接决定两者治疗方案不同。

2、症状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特征为咽峡部散在灰白色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伴高热、咽痛但少有扁桃体化脓。化脓性扁桃体炎以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覆盖黄白色脓点为典型表现,常伴颌下淋巴结肿痛。前者可能出现手足臀部皮疹,后者更易引发寒战、全身酸痛等细菌感染中毒症状。

3、检查结果

疱疹性咽峡炎血常规多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化脓性扁桃体炎则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咽拭子培养或快速抗原检测可明确病原体,病毒分离能确诊疱疹性咽峡炎,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支持化脓性扁桃体炎诊断。

4、治疗方式

疱疹性咽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选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抗病毒,配合康复新液促进溃疡愈合。化脓性扁桃体炎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严重者需静脉输注青霉素钠。两者均需注意补液及退热处理,但激素使用指征存在差异。

5、并发症风险

疱疹性咽峡炎可能并发脑膜炎、心肌炎等病毒播散症状,化脓性扁桃体炎易引发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肾炎或风湿热。前者需警惕高热惊厥,后者要监测尿常规预防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及时鉴别诊断对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患者出现咽痛发热症状时,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需通过咽部检查明确病因。保持口腔清洁,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有助于黏膜修复。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恢复期注意隔离防护,加强手卫生以减少传播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么看胶质瘤病理诊断

胶质瘤病理诊断需通过组织活检结合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等综合评估,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肿瘤分级、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分子特征。病理报告需由神经病理专科医生解读,重点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分级、IDH突变状态、1p/19q共缺失等关键参数。

1、组织学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胶质瘤分为1-4级。1-2级为低级别胶质瘤,细胞异型性较轻;3级出现明显核异型及活跃增殖;4级胶质母细胞瘤可见微血管增生和坏死灶。

2、免疫组化检测

GFAP阳性可确认胶质来源,Ki-67指数反映增殖活性。IDH1 R132H抗体检测对预后判断至关重要,阳性提示预后较好。ATRX缺失与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相关,P53异常表达常见于弥漫性胶质瘤。

3、分子病理分析

1p/19q联合缺失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诊断标志。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影响化疗敏感性,TERT启动子突变与预后相关。新一代测序可检测BRAF融合、H3K27M突变等特殊亚型标志物。

4、影像对照

病理诊断需结合MRI特征,如低级别胶质瘤多呈T2高信号且无强化,胶质母细胞瘤典型表现为环形强化伴周围水肿。灌注加权成像可评估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结果相互印证。

5、鉴别诊断

需与转移瘤、淋巴瘤、脱髓鞘假瘤等鉴别。转移瘤CK阳性而GFAP阴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D20阳性;假瘤可见大量泡沫细胞但无真性肿瘤细胞浸润。

确诊后应保存足够组织标本以备后续检测,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抗氧化营养素。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治疗期间注意预防感染,按医嘱完成放化疗疗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