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婴儿得无汗症是什么样子的?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婴儿得无汗症是什么样子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婴儿无汗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体温调节障碍和反复发热,通常由先天性汗腺发育异常、遗传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皮肤结构异常或药物因素引起。

1、皮肤干燥:

患儿全身皮肤触感粗糙,尤其在高温环境下无正常汗液分泌,可能伴随皮肤脱屑或皲裂。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是常见病因,这类患儿常合并毛发稀疏、指甲异常等表现。日常需使用无刺激保湿剂,避免过度清洁。

2、体温升高:

由于汗液蒸发散热功能缺失,轻微活动或环境温度超过28℃时即可出现体温骤升,可达38℃以上。中暑风险显著增高,需立即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空调环境调节,并监测核心体温变化。

3、热性惊厥:

约30%患儿在发热期会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与体温骤升导致脑细胞异常放电有关。发作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持续时间,若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急诊处理。脑电图检查可辅助评估神经系统受累情况。

4、喂养困难:

部分遗传代谢病继发的无汗症患儿伴有吸吮无力、呕吐等症状,如Fabry病可表现为生长迟缓。需进行血氨基酸分析、酶活性检测等专项检查。喂养时建议少量多次,选择高热量配方奶补充能量消耗。

5、特殊面容:

先天性无汗症可能合并特征性面容,如前额突出、鼻梁低平、唇厚等,常见于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此类患儿乳牙萌出延迟,需定期口腔科随访,幼儿期可能需义齿修复改善咀嚼功能。

对于疑似无汗症婴儿,建议在空调恒温环境中生活,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剧烈哭闹。夏季外出需携带冰袋降温,居家可安装温湿度监测仪。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体温超过37.5℃时立即启动降温预案。哺乳期母亲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配方奶喂养者注意补充电解质。定期进行发育评估和代谢筛查,遗传咨询对再生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等危急情况需立即急诊处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鼻中隔偏曲会引起偏头疼吗

鼻中隔偏曲可能引起偏头疼,通常表现为单侧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鼻中隔偏曲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鼻中隔偏曲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头痛、流鼻血等症状。 1、鼻塞:鼻中隔偏曲可能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引起鼻塞。长期鼻塞会影响呼吸,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头痛。建议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湿润,或使用鼻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日1-2次,缓解鼻塞症状。 2、头痛:鼻中隔偏曲可能导致鼻腔结构异常,压迫周围神经,引发偏头疼。头痛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搏动性疼痛。可尝试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每次200-4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每次500毫克,每4-6小时一次,缓解头痛。 3、嗅觉减退:鼻中隔偏曲可能影响嗅觉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嗅觉减退。嗅觉减退可能与鼻腔通气不畅或炎症有关。建议定期进行鼻腔检查,必要时使用鼻用激素喷雾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日1次,改善嗅觉功能。 4、流鼻血:鼻中隔偏曲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干燥,易发生鼻出血。流鼻血通常表现为鼻腔前部的少量出血。建议保持鼻腔湿润,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每日2-3次,或涂抹凡士林,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5、手术干预:对于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鼻中隔矫正术和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通过切除偏曲的软骨和骨组织,恢复鼻腔正常结构;鼻中隔成形术通过重塑鼻中隔,改善鼻腔通气功能。 鼻中隔偏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粉尘。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增强血管弹性,减少鼻出血的发生。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