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常见病有哪些?

|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消化内科常见病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常见病主要有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等。这些疾病多与饮食不当、感染、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可能表现为腹痛、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1、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骨后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抑制胃酸或促进胃排空。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进食后2小时内不宜平卧。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胶体果胶铋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克拉霉素片等药物进行根除治疗。日常需规律进食,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

3、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可能与胃酸侵蚀黏膜、黏膜防御机制减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夜间痛醒、黑便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促进溃疡愈合。日常需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

4、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黏液便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5、胆囊炎

胆囊炎可能与胆结石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发热、黄疸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或溶解结石。急性发作期需禁食,缓解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鱼等。避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但餐后1小时内不宜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呕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肛门下坠总想大便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肛门下坠总想大便可能由痔疮、直肠脱垂、肛周脓肿、肠道炎症、直肠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手术、饮食调节等方式治疗。 1、痔疮:痔疮是肛门下坠的常见原因,主要由于肛门静脉曲张导致。患者常伴有便血、肛门疼痛等症状。轻度痔疮可通过温水坐浴、涂抹痔疮膏如马应龙痔疮膏缓解;严重时需行痔疮切除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2、直肠脱垂:直肠脱垂指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多与长期便秘、腹压增加有关。患者常感觉肛门坠胀、排便不尽。轻度脱垂可通过提肛运动、避免久坐改善;严重时需行直肠悬吊术或经会阴直肠切除术。 3、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多由肛腺感染引起,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疼痛,伴有肛门下坠感。治疗需切开引流,术后配合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每次100mg,每日2次控制感染。 4、肠道炎症: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可导致肛门下坠、排便频繁。患者常伴有腹痛、腹泻、黏液便。治疗需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片,每次1g,每日3次,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5、直肠肿瘤:直肠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肛门下坠、排便习惯改变。患者可伴有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确诊需行肠镜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如直肠前切除术或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芹菜,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提肛运动;注意肛门卫生,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