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孩夏天中暑吃什么解暑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夏天中暑吃什么解暑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孩夏天中暑可以适量吃西瓜、绿豆汤、黄瓜、苦瓜、莲子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十滴水软胶囊、人丹、清暑益气丸、六一散等药物。建议家长及时将孩子移至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并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治疗。

一、食物

1. 西瓜

西瓜含水量超过90%,富含钾元素和维生素C,能快速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中暑后食用冰镇西瓜可能刺激胃肠,建议选择常温西瓜,每次食用100-200克为宜。脾胃虚寒的孩子应减少食用量。

2. 绿豆汤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所含的多酚类物质能帮助调节体温。煮汤时建议保留豆皮以增强解暑效果,可加入少量冰糖调味。每日饮用200-300毫升为宜,腹泻患儿不宜过量饮用。

3. 黄瓜

黄瓜含有葫芦素C和丙醇二酸,能促进水分代谢和体温调节。建议去皮后切薄片生食或榨汁饮用,搭配少量食盐可补充钠离子。胃肠功能较弱的孩子可煮熟后食用。

4. 苦瓜

苦瓜中的苦瓜苷和奎宁样物质具有清热作用,适合轻度中暑后食欲不振的情况。可切片焯水后凉拌,或与排骨炖汤减轻苦味。每日食用量控制在50克以内。

5. 莲子

莲子芯含莲心碱等生物碱,搭配百合煮粥可清心除烦。建议去芯后与粳米同煮,适合伴有烦躁哭闹症状的患儿。消化不良的孩子应延长炖煮时间。

二、药物

1. 藿香正气口服液

适用于暑湿型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主要含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成分。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酒精过敏者禁用。需注意区分不含酒精的制剂。

2. 十滴水软胶囊

针对高温引起的腹痛呕吐,含樟脑、桉油等挥发油成分。3岁以下儿童用量需遵医嘱,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微口干症状。避免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

3. 人丹

用于轻度中暑的头昏胸闷,含薄荷脑、冰片等清凉成分。建议含服效果更佳,但需防止幼儿误吞。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饮用热水。

4. 清暑益气丸

适合气阴两虚型中暑恢复期,含人参、麦冬等补益成分。应在医生辨证后使用,外感发热期间禁用。建议饭后温水送服。

5. 六一散

由滑石粉和甘草组成,对暑热烦渴效果较好。可用凉开水调服或外敷皮肤,但需注意滑石粉的潜在吸入风险。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家长发现孩子中暑后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帮助散热。轻度中暑可通过饮食调理缓解,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紧急送医。恢复期应保持环境温度25-28℃,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避免短时间内再次暴露于高温环境。日常可准备含电解质的饮品随身携带,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避开正午高温时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8个月宝宝红屁屁怎么办

8个月宝宝红屁屁可通过保持干燥、勤换尿布、使用护臀膏、调整饮食、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红屁屁通常由尿布摩擦、排泄物刺激、过敏反应、感染、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1、保持干燥

红屁屁与局部潮湿密切相关。每次更换尿布时,家长需用温水轻柔清洗臀部,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清洗后可用干净棉布蘸干水分,或让宝宝俯卧晾干皮肤。日常可适当减少纸尿裤穿戴时间,每天安排1-2次光屁股活动,每次10-15分钟。注意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防止着凉。

2、勤换尿布

尿液和粪便中的氨类物质会刺激宝宝娇嫩皮肤。家长需每2-3小时检查尿布情况,排便后立即更换。选择透气性好的超薄型纸尿裤,避免使用塑料材质的隔尿垫。夜间可选用吸收量大的夜用款,但最长不超过6小时。更换时注意将尿布腰贴调整至舒适松紧度,过紧会加重摩擦。

3、使用护臀膏

氧化锌软膏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离排泄物刺激。清洗晾干后,家长可取豌豆大小膏体均匀涂抹于发红区域。鞣酸软膏具有收敛作用,适用于有渗液的皮疹。莫匹罗星软膏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但需医生指导使用。注意避免将不同药膏混合涂抹,每种间隔2小时以上。

4、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需减少辛辣食物和易过敏食材摄入。配方奶喂养可尝试更换水解蛋白奶粉。已添加辅食的宝宝,暂停新引入的食物种类,适当增加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富含果胶的食材。腹泻期间补充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记录饮食日志有助于排查过敏原。

5、就医治疗

持续72小时未改善或出现脓疱、溃烂时需及时就诊。白色念珠菌感染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片,需使用克霉唑乳膏。细菌性皮炎可能伴随黄色结痂,医生会开具夫西地酸乳膏。严重湿疹样改变需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发热或皮疹扩散提示全身感染,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家长需每日观察皮疹变化,拍照记录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进展。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擦拭损伤皮肤。选择无香型洗护用品,洗涤尿布须彻底漂净。注意宝宝手部清洁,防止抓挠导致继发感染。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湿度控制在50%-60%。若家庭成员有皮肤真菌感染,需同步治疗避免交叉传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