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感染性休克怎么补液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感染性休克怎么补液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苏藤良
苏藤良 北海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感染性休克需要迅速进行补液以恢复血压和器官灌注,常用的补液方式包括晶体液、胶体液以及根据情况补充血制品。合理的补液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必须根据病情动态调整,避免过度或不足。
1、晶体液补充——首选治疗方法
感染性休克的急性期通常首选晶体液,例如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因为晶体液价格低廉、易用,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能有效恢复血容量。推荐快速补液30毫升/公斤,用以改善循环灌注状况。在极度低血压或器官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可通过静脉快速输注晶体液,并根据患者对液体的反应动态调整用量。
2、胶体液辅助补液——适用于特殊情况
当晶体液效果有限时,胶体液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可作为补充治疗。白蛋白对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尤为有效,它可以增强血液胶体渗透压,减少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进而缓解组织水肿并维持血容量。但需注意,羟乙基淀粉类胶体液可能增加肾功能风险,应慎重使用。
3、血制品补充——针对严重失血或贫血状况
对于血红蛋白低于70克/升,或存在明显失血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适量输入红细胞悬液或全血有助于改善机体携氧能力。若贫血导致心输出量不足,也需考虑输血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可补充冷沉淀、凝血因子或血浆,以稳定内环境和板块作用。
感染性休克的补液治疗不仅需要考虑液体种类和输注速度,还需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乳酸水平、尿量等指标,动态评估疗效。如果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有所延误,可能会带来不可逆的器官功能损伤。患者应尽早就医,切勿延误治疗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改善预后。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上吐下泻浑身疼是怎么回事

上吐下泻浑身疼可能由胃肠炎、食物中毒、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脱水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就医等方式缓解。 1、胃肠炎:胃肠炎是上吐下泻的常见原因,通常由饮食不洁或暴饮暴食引发。伴随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发热等。治疗上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油腻食物,必要时可服用蒙脱石散、奥美拉唑等药物缓解症状。 2、食物中毒:食用变质或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表现为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等。需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多饮水,必要时服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严重时需就医。 3、病毒感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上吐下泻、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治疗以对症为主,注意休息,补充电解质,避免脱水,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 4、细菌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严重腹泻和呕吐,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类药物治疗,同时注意补液和饮食清淡。 5、脱水:频繁呕吐和腹泻可能导致脱水,表现为口干、尿少、乏力等。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或饮用淡盐水,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日常护理中,建议多饮水,避免生冷、油腻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可适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避免剧烈运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