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5岁女孩发烧39度怎么办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5岁女孩发烧39度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5岁女孩发烧39度可通过物理降温、适量补水、调整饮食、使用退热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发热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穿过多衣物。若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寒战,应停止物理降温并就医。

2、适量补水

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家长需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冷饮,以免加重胃肠负担。观察排尿情况,若出现尿量减少或尿液颜色加深需警惕脱水。

3、调整饮食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泥等,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避免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若伴有呕吐可暂时禁食2-4小时,待症状缓解后从少量流食开始逐步恢复进食。

4、使用退热药物

体温超过38.5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小儿退热栓等药物。严格按说明书或医生指导的剂量间隔给药,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后30-6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5、及时就医

若发热持续超过24小时,体温反复超过40度,伴随嗜睡、抽搐、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帮助明确感染类型,细菌性感染可能需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家长需保持冷静,每2-4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发热期间让孩子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退热后仍要观察1-2天,注意有无咳嗽、耳痛等继发症状。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和营养均衡,按时接种疫苗,流感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孩子有热性惊厥史或基础疾病,发热时需更密切监测并及时联系医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便过后尿道口疼

小便过后尿道口疼可能与尿道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泌尿系统感染、尿道损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尿道炎

尿道炎是尿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淋球菌等。排尿时尿液刺激发炎的尿道黏膜会导致疼痛,可能伴随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频等症状。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保持会阴清洁。

2、尿路结石

尿道或膀胱的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尿道黏膜,排尿时尿液冲刷创面引发锐痛,疼痛常呈刀割样且可能放射至会阴部。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尿、排尿中断现象。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较小结石可服用排石颗粒配合多饮水,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3、前列腺炎

男性患者出现排尿末尿道刺痛需考虑前列腺炎,炎症可能通过前列腺导管蔓延至尿道。典型症状包括会阴部胀痛、尿后滴白、性功能障碍等。直肠指检配合前列腺液检查可确诊,治疗常用前列舒通胶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

4、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等上行性感染可能引起排尿灼痛,多伴有尿急、尿浑浊及腰背部酸痛。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中段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轻症可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重症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期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

5、尿道损伤

导尿操作、尿道器械检查或性行为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机械性损伤,排尿时出现局部刺痛感,可能伴少量出血。一般通过病史询问结合尿道造影确诊,轻微损伤可自愈,严重裂伤需留置导尿管,必要时行尿道修补术。恢复期应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稀释尿液减轻刺激;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出现血尿、发热或疼痛持续加重时须立即就诊,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出现尿痛症状更应提高警惕。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及摄入咖啡因饮料。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