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小孩得了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是啥?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得了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是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俊宏
王俊宏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小孩得了慢性肾衰竭的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问题及其他疾病引发的肾损伤,综合影响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针对不同原因,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个性化治疗,如药物、饮食调控与病因治疗。
1、遗传因素
一些孩子可能因为遗传性疾病导致慢性肾衰竭,比如多囊肾病、遗传性肾炎如阿尔波特综合征等。这类疾病通常由先天基因异常引起,影响肾脏结构与功能。对于确诊与可能的遗传问题,建议家长及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基因诊断,并结合医生建议采取长期管理措施。
2、环境因素
一些环境毒素或药物的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儿童肾损伤。例如,铅、汞等重金属中毒,或者长期使用对肾脏负担较重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都有可能削弱肾脏功能。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远离污染源,并注意不要误服药物。若肾损伤已经出现,应暂停疑似药物并尽早寻求专业治疗方案。
3、生理问题
某些儿童天生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肾积水或输尿管狭窄,这会导致尿液排泄不畅,引发肾脏压力增加,逐渐引发肾脏功能失调。对于这种情况,多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并采取物理矫正或微创手术,如输尿管支架植入。
4、疾病继发性影响
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在儿童中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导致肾小球长期受压、硬化,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反复尿路感染、慢性肾炎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也常是诱因。治疗时以控制原发疾病为主,同时监测肾功能并使用肾保护药物,如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
5、持续外伤或炎症刺激
一些长期或反复的外界创伤、感染未治疗好,可能引发肾脏炎症或损伤并逐步恶化。家长平时要关注孩子体质变化,注重预防感染。另外,在确诊急性肾炎后,需尽快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疾病转为慢性。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持续参与,如药物治疗可选用磷结合剂、降蛋白尿药物及促红细胞生成素;饮食需减少高蛋白、高钠食物的摄入;必要时要考虑透析或肾移植手术。家长应高度关注孩子肾脏健康,有任何不适症状如水肿、尿量异常,应以最快速度寻求医生帮助。尽早发现和治疗是减缓病情进展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区别

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两类不同的激素,它们在来源、功能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糖皮质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调节代谢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分别由肾上腺皮质的不同层分泌,功能涉及电解质平衡、性发育和代谢调节。 1、来源差异:糖皮质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包括皮质醇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则包括束状带、球状带和网状带分泌的多种激素,如醛固酮、皮质醇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机制更为复杂。 2、功能区别: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抗炎、免疫抑制和调节糖代谢发挥作用,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更为广泛,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调节水盐平衡,性激素则参与性发育和生殖功能。 3、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常用于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的副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盐皮质激素如氟氢可的松用于治疗低血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激素则用于性激素替代治疗。 4、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通过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调控基因表达,发挥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多样,盐皮质激素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钾的重吸收,性激素则通过结合性激素受体影响性发育和生殖功能。 5、副作用对比: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和免疫抑制等副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盐皮质激素过量使用可能引起高血压和低钾血症,性激素的滥用可能导致性腺功能紊乱。 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功能和应用上各有侧重,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均衡营养,避免高糖、高盐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护理上需遵医嘱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避免滥用或突然停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