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小孩得了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是啥?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得了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是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俊宏
王俊宏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小孩得了慢性肾衰竭的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问题及其他疾病引发的肾损伤,综合影响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针对不同原因,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个性化治疗,如药物、饮食调控与病因治疗。
1、遗传因素
一些孩子可能因为遗传性疾病导致慢性肾衰竭,比如多囊肾病、遗传性肾炎如阿尔波特综合征等。这类疾病通常由先天基因异常引起,影响肾脏结构与功能。对于确诊与可能的遗传问题,建议家长及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基因诊断,并结合医生建议采取长期管理措施。
2、环境因素
一些环境毒素或药物的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儿童肾损伤。例如,铅、汞等重金属中毒,或者长期使用对肾脏负担较重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都有可能削弱肾脏功能。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远离污染源,并注意不要误服药物。若肾损伤已经出现,应暂停疑似药物并尽早寻求专业治疗方案。
3、生理问题
某些儿童天生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肾积水或输尿管狭窄,这会导致尿液排泄不畅,引发肾脏压力增加,逐渐引发肾脏功能失调。对于这种情况,多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并采取物理矫正或微创手术,如输尿管支架植入。
4、疾病继发性影响
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在儿童中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导致肾小球长期受压、硬化,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反复尿路感染、慢性肾炎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也常是诱因。治疗时以控制原发疾病为主,同时监测肾功能并使用肾保护药物,如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
5、持续外伤或炎症刺激
一些长期或反复的外界创伤、感染未治疗好,可能引发肾脏炎症或损伤并逐步恶化。家长平时要关注孩子体质变化,注重预防感染。另外,在确诊急性肾炎后,需尽快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疾病转为慢性。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持续参与,如药物治疗可选用磷结合剂、降蛋白尿药物及促红细胞生成素;饮食需减少高蛋白、高钠食物的摄入;必要时要考虑透析或肾移植手术。家长应高度关注孩子肾脏健康,有任何不适症状如水肿、尿量异常,应以最快速度寻求医生帮助。尽早发现和治疗是减缓病情进展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偏低怎么回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偏低可能由垂体功能减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病因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改善。 1、垂体功能减退:垂体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器官,垂体功能减退会导致激素分泌不足。这种情况可能与垂体肿瘤、手术损伤、放射治疗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低血压、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以激素替代为主,如氢化可的松片每日20-30mg,分次服用。 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其水平下降。这种情况常见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患者。治疗需逐步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同时监测激素水平,必要时补充氢化可的松。 3、感染: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等可能导致垂体功能暂时性抑制,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偏低。这种情况通常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症状。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如使用抗生素或抗结核药物,同时监测激素水平。 4、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可能影响垂体功能,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这种情况通常伴有皮疹、关节痛、口干等症状。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如泼尼松片每日5-10mg,分次服用。 5、肿瘤:垂体或下丘脑肿瘤可能压迫或破坏垂体组织,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这种情况通常伴有头痛、视力下降、多尿等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如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术后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 日常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改善身体机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激素水平,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偏低的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