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漏斗胸拍胸片一般能看出来,但轻度凹陷可能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诊。漏斗胸是胸骨和肋软骨向内凹陷的胸廓畸形,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之一。
胸片检查对中重度漏斗胸有较高检出率,凹陷深度超过2厘米时,胸片可清晰显示胸骨后移、心影受压等特征性表现。部分患者胸片可见肋骨走行异常或脊柱侧弯等伴随征象。胸片还能初步评估心脏受压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轻度漏斗胸患者胸片表现可能不典型,尤其凹陷深度较浅时容易漏诊。儿童患者因胸廓发育未完全,胸片诊断灵敏度可能降低。对于临床怀疑但胸片阴性的病例,需进行胸部CT扫描或霍尔指数计算等进一步检查。动态观察胸片变化也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确诊漏斗胸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除胸片外,建议患者完善胸部CT三维重建检查,准确测量凹陷深度和容积。儿童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畸形进展,成年患者若出现心肺压迫症状需考虑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碰撞胸部,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骼发育。
胸腔积液可通过胸腔穿刺抽液、药物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处理。胸腔积液通常由心力衰竭、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等原因引起。
1、胸腔穿刺抽液
胸腔穿刺抽液是快速缓解呼吸困难的有效方法,适用于中大量积液。操作需在超声定位下进行,抽液量一次不超过1000毫升以避免复张性肺水肿。抽液后可注入药物如尿激酶防治粘连,结核性积液需送检明确病原学诊断。
2、药物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恶性积液可胸腔注射顺铂注射液控制进展。心力衰竭患者需用呋塞米片利尿,感染性积液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3、胸腔闭式引流
对于反复出现的恶性胸腔积液或脓胸,需留置引流管持续排液。引流期间每日记录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液突然减少需警惕管腔堵塞。脓胸患者可经引流管冲洗脓腔,必要时注射注射用阿米卡星控制感染。
4、手术治疗
慢性结核性脓胸或纤维胸需行胸膜剥脱术,恶性积液可实施胸膜固定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创伤小,能同时进行活检和治疗。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预防肺不张。
5、营养支持
低蛋白血症患者应每日摄入1.2-1.5克/公斤优质蛋白,可选择鱼肉、鸡蛋白、乳清蛋白粉。限制钠盐摄入在每日3克以内,使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烹调。补充维生素C片促进胸膜修复,必要时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患者应保持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结核患者需完成6-9个月规范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建议每2-3个月复查胸部CT。出现发热、胸痛加重或再次气促时需及时复诊,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胸膜摩擦出血。饮食宜少量多餐,保证每日热量在25-30千卡/公斤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