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成年人正常体温范围为36.1℃-37.2℃,当口腔温度超过37.3℃或腋温超过37℃时属于发热。发热程度可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四种类型。
1、低热体温在37.3℃-38℃之间,可能由普通感冒、轻度感染或应激反应引起,建议多饮水观察。
2、中等热体温在38.1℃-39℃,常见于流感、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需就医明确病因。
3、高热体温在39.1℃-41℃,多提示严重细菌感染或炎症反应,应立即就医治疗。
4、超高热体温超过41℃,属于危急状况,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需紧急医疗干预。
测量体温时需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测量,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伴随意识改变应及时就医。
宝宝大便出现泡泡可能由哺乳方式不当、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引起。
1. 哺乳方式不当母乳喂养时含乳姿势错误导致吸入过多空气,建议家长调整哺乳角度,喂奶后竖抱拍嗝。
2. 乳糖不耐受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导致糖类发酵产气,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腹胀、哭闹,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制剂如儿歌乳糖酶、康丽赋乳糖酶。
3. 肠道感染轮状病毒等感染引发肠粘膜损伤,可能与卫生条件差、接触污染物有关,通常伴有发热、呕吐,需就医检测后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
4. 食物过敏牛奶蛋白或辅食成分触发免疫反应,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回避过敏原后可使用深度水解奶粉,严重时需医师指导服用西替利嗪滴剂。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哺乳期母亲避免进食易产气食物,若泡沫便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精神萎靡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