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尿道狭窄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多数情况下风险可控。手术风险与患者个体差异、狭窄程度及术式选择有关,需由医生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尿道狭窄手术常见风险包括术后出血、感染、尿失禁等。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尿液颜色加深或血块排出,轻微出血可通过加压包扎或药物控制。感染风险与手术创伤和导尿管留置有关,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发热等症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尿失禁多为暂时性,与尿道括约肌损伤相关,多数患者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控尿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再狭窄,需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或二次手术干预。
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尿道穿孔、直肠损伤等。尿道穿孔多见于复杂性狭窄或瘢痕体质患者,需立即修补并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直肠损伤在经会阴手术中概率较高,表现为肛门出血或粪尿,需联合肛肠科进行修补手术。高龄、糖尿病或长期吸烟患者更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术前需控制血糖并戒烟。
建议术后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剧烈运动及骑跨动作,定期复查尿流率检测。出现持续血尿、排尿困难或发热超过38.5℃时需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