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儿童外耳道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耳道瘙痒、耳道分泌物增多、听力下降和外耳道红肿。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也可能与耳道皮肤损伤、过敏反应或耳道潮湿有关。
1、耳痛
儿童外耳道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耳痛,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咀嚼、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更为明显。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不等,可能影响儿童的日常活动和睡眠。耳痛通常由炎症刺激耳道神经末梢引起,严重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
2、耳道瘙痒
部分患儿会出现耳道瘙痒感,可能表现为频繁掏耳或用手抓挠耳朵。瘙痒多由真菌感染或过敏反应导致,长期抓挠可能加重耳道皮肤损伤,增加继发感染风险。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反复揉耳行为,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
3、耳道分泌物
外耳道炎可能产生浆液性、脓性或奶酪样分泌物,分泌物颜色可为透明、黄色、白色或褐色。细菌感染多出现脓性分泌物,真菌感染常见白色絮状或褐色分泌物。分泌物可能堵塞耳道,家长发现耳道异常渗出时应及时清理,但避免过度清洁刺激耳道。
4、听力下降
炎症导致耳道肿胀或分泌物积聚时,可能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或要求调高音量。听力变化多为暂时性,炎症消退后可恢复。若儿童出现明显听力障碍或耳闷胀感,需警惕中耳炎等并发症。
5、外耳道红肿
急性期可见耳道皮肤充血、肿胀,严重时耳道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部分患儿伴有耳周淋巴结肿大或低热。红肿程度与感染严重性相关,皮肤可能出现脱屑、皲裂,触碰时疼痛加剧。慢性炎症可导致耳道皮肤增厚、苔藓样变。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或抗生素。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进水。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若症状持续2-3天无缓解或伴有发热、剧烈头痛,需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原体类型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或酮康唑乳膏等药物。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疗程,定期复查耳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