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血糖监测和心理调节等方式控制血糖。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1、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替代治疗是1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的核心措施。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组合方案,常见剂型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使用胰岛素笔或胰岛素泵进行精准给药,需定期调整剂量以匹配饮食和活动量变化。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导致血糖波动。
2、饮食控制
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规划每日饮食,保持三餐定时定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搭配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限制单糖及精制碳水摄入,每餐主食控制在50-75克。出现低血糖时可立即进食15克速效糖类食品如果汁。
3、运动管理
规律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150分钟以上。运动前检测血糖,低于5.6mmol/L需补充碳水化合物。避免空腹运动,随身携带糖块应对运动后迟发性低血糖。高强度运动后需监测夜间血糖,预防反跳性高血糖。
4、血糖监测
每日进行4-7次指尖血糖检测,涵盖空腹、餐前餐后及睡前时段。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获取连续血糖曲线,发现隐匿性高血糖或低血糖。记录血糖数据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一次。
5、心理调节
糖尿病自我管理可能带来心理压力,参加病友互助小组有助于情绪疏导。家属应学习低血糖急救知识,避免过度干预引发患者逆反心理。青少年患者需逐步培养自主管理能力,医生定期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倦怠综合征。
1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包含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在内的管理团队。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外出时携带血糖仪、胰岛素和应急食品,气候变化时注意胰岛素保存条件。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使血糖长期达标,延缓并发症发生。